“陆捕头,这边!”
从红帐铜车里冒出个头,那人挥挥手,跳下车,为了进庙祈福,柳淮汀特意换了身素色的浅绿色锦袍,倒是增了几分儒雅之感。
他作出个“请”的姿势,道了句:“陆兄请上驾。”
“柳兄,请!”陆鸿与他客气一番,二人依次上车落了座。
从御街行至了朱雀门前,东拐进了南门大街,车子脚程慢了,自是颠簸得轻了些。陆鸿撩开帘子一看,原是街上人头攒动,堵得水泄不通。
“两位公子,今儿是浴佛日,想必城内诸多人家皆乘了车轿往大相国寺去了,这下便堵了南门大街,两位公子少安毋躁,等过了大相国寺,俺从甜水巷那头穿近道。”
“无妨,老车脚还请慢行,切勿伤了行人。”柳淮汀瞧着陆鸿对南门大街两侧的铺子成左顾右盼之状,自个儿倒也不慌不忙。
“这是自然。”
“听闻陆兄来京不久?”
“入汴京一月有余——这柴小五定是又多言多语了,”陆鸿收回了眼,朝柳淮汀翩然一笑,却丝毫不恼,“罢了罢了,这汴京的三月,倒是宜人。天高云淡、和风舒畅、花红柳绿,竟让人有些‘风乎舞雩,咏而归’[1]的雅兴,倒是与江南的‘多少楼台烟雨中’[2]截然不同。”
“陆兄可是江南人?江南书院极多,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,江南春便是在黄梅雨里泼一场水墨罢了。在下便是江宁人,犹记得幼年时秦淮河上的调子,倒是让人念念不忘。”
“可真如柳三变所言,有‘羌管弄情,菱歌泛夜’[3]之态?”陆鸿特意绕过自己的梓里[4]何处,倒是对秦淮调子颇有兴致。
“来日方长,倘是陆兄往江宁去了,便由在下做东,引了那惊才艳艳的商女[5],唱上曲菱歌——”
未等柳淮汀道完,只听青鬃马高鸣一声,随即车身猛的倾斜,车内并排而坐的二人一齐向左甩去。
倒是柳淮汀用胳臂支住了左侧的厢壁,陆鸿妄图去抓那右侧的红帘子,那帘子却骤然裂开了,未待她抵得过这甩劲儿,整个人便跌入了柳淮汀怀中。
一时之间,二人四目相对,柳淮汀面上漂过一丝紧张,倒是很快释然下来,倒是伸了右臂搭在陆鸿的肩上,摁住了他。陆鸿却有些不知所措,两侧脸颊上起了红雾。贴近的这身子是温热的,散着沉水香的清甜,倒叫他不晓得往哪里躲才好了。
“两位公子可有伤着?”老车脚在外高呼,“先前有个无赖小儿骤然窜出来,倒是叫俺吓了一大跳。”
“无妨,车脚前行便是了。”见老车脚要掀起帘子察看厢内情形,柳淮汀自己竟不知为何无厘头地出声阻止了。
老车脚应了声,轿厢边悬着的铃铛便继续“叮叮当当”起来,敲响了陆鸿宕了机的脑袋。
陆鸿撑了下横着的木轼,借力坐正,似是怕此种情形再次出现,极力向右移了移,贴上了右厢壁,给二人间留下富余的空间。
柳淮汀皱起眉头:“陆兄在担心何事?怎与在下如此生疏?”
见陆鸿未曾搭话,他复又哂笑道:“莫不是陆兄对在下有意?”
此话一出,陆鸿倒是彻底慌了神。
难不成是刚刚滑进柳淮汀身子之时被他发觉了我的女儿身?
可…可他,并…并未触及紧要部位啊…
“柳兄可莫要说笑了,”陆鸿谢绝的声音抖了几抖,“此等玩笑若是传出去了,倒是于柳兄的官声有损。”
柳淮汀见陆鸿认真起来,收了面上的调侃之色,又换了那副彬彬有礼的模样,抱拳道:“是柳某过分了,还望陆兄莫要放在心上。”说罢又行了个揖,忽地又躬起身子,左手向前探,摸出个细长的玩意儿。
见是把弯刀,陆鸿才记起上了车驾后将其放于身侧,但不知何时竟没了踪影,原是适才车驾转弯时跌进了左厢壁的渠儿里头。
“陆兄可莫要忘了取人性命的弯刀,”柳淮汀笑脸盈盈递上刀,却突觉腰身一勒,发现大事不好
——那大红的刀穗竟与他腰间拴着玉佩的鹅黄丝线缠在了一起,一揪便拉扯起他腰身上的丝绦玉带。
陆鸿本已伸出手摸了刀,这下接下刀也不是,缩了手也不是。
还好他急中生智,放了刀,让那柳淮汀擎着,自己倒是顺着刀穗摸去,去接那团乱糟糟的丝线。
可是,陆鸿越是着急便越是解不开,额头上渗出一片密密的汗珠。
“柳某往外拉着,陆兄看好绳结缠在何处再动手。”柳淮汀支了主意儿,还好这次刀穗与丝线相离开来。
柳淮汀“咳”了声,又接上了原来的话,为打破尴尬的氛围作了诸多努力:“既是陆兄常常巡街,在下便荐了几家色香味俱全的食店,陆兄也可携弟兄一齐大快朵颐。”
“咦?柳兄来汴京一月有余,竟是食遍了汴京城?”
“开封府总管京畿,一向事务繁琐,陆兄怕是忘了柳某之父在工部任职,在下虽说是生于江宁,长于江宁,可也常与母亲赶着休沐日赴京面见家父,这汴京城的食店啊,这十年也换了几番了,柳某这就将几户叫人垂涎欲滴的食店细细道来。”
二人一路畅聊了些汴京的美食,本有些烦闷的路途倒也让人觉得时光匆匆,这会儿出了陈州门,拐过片林子,千年古树长得漫天蔽日,天清寺便到了。
家喻户晓的“汴京八景”之“繁台春色”便是在那天清寺里头。太祖开宝年间,叫人重修了天清寺,汴河东南的富户筹了钱,又集了些小家小户的香火钱,许那修寺的工匠又建了繁塔,好镇压住汴河里淹死的恶灵,护得一方风调雨顺。现下,那繁塔洞壁中还镌刻了供奉者姓甚名甚呢。
二人下车步行,仰头便见九层宝塔高耸入云,下面一古朴的寺庙,有些袅袅炊烟的烟火气。
陆鸿望了眼天,估摸着眼下正赶上午膳的时辰,心中默默盘算着早些去吃斋饭。
这天清寺地处偏远,果然香火客也少了许多。许是时辰不对,进门的大殿里只有一位僧人持了念珠,默念着佛经,见二人伸了左手,吐出句“阿弥陀佛”便递来了几根香。陆鸿请了香,微微弯腰,在案上的长明灯处点了香,双手相叠,将手中的香擎到眉心,闭目敬拜三次。柳淮汀在旁侧垂手,待到焚香缠绕着升天,却扑通一声跪在蒲团上,虔诚地跪拜三次,再去点了香敬在香炉中。
“陆兄,可要去用斋?”柳淮汀关切地望着陆鸿。其实,二人下了马车时,他便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的咕咕声,原本以为是水井中气泡上升后破裂的声响,只是方才敬香时复又听到,他才意识到时辰不早了,怕是一阵舟车劳顿的陆鸿已然饿了。
“斋饭自然是要用的,”陆鸿揉揉已经空空如也的肚子,半分幽怨半分调侃地瞥了眼柳淮汀,“我入寺时便瞧得东面升了袅袅炊烟,方才在进寺的院子里嗅到的鲜香也是从东面飘过来的,怕不是斋堂也在那边。”
“言及饭食,陆兄倒是灵敏得很,”柳淮汀忍不住伸手刮了下陆鸿的鼻子 ,“陆兄前世怕不是饿死鬼投胎?”
“柳兄这是哪里的话,莫不是信了《淮南子》那些个辟谷之道,说是什么不食五谷便可保有童子颜色的鬼话[6]?”
“饶是鬼话,说不定正是陆兄前世所言呢?”
民以食为天,上到宫里的官家,下到街尾的布衣,兼有这庙里的高僧,亦或是羽化成仙的老道,人人皆离不得。”
二人拾阶而上,穿过园里的廊子,见斋堂红门大开,内里终于见了些香火客。众人皆是不声不响捧了碗,端坐在桌旁,四周只闻轻微的食物咀嚼声混着几位僧侣的念经祈福声。
二人照例,各自掏了几枚铜钱当作斋饭随礼。而后见得小师父捞出面条,略一停顿,待水沥了些许,就盛在碗中。这小师父又舀了些卤子倒进去,搁上几片蝉如白翼的白萝卜,撒上酸豆角段便好了。
今日的斋饭便是这碗素面。
陆鸿与柳淮汀分了案,正身端坐于案前,左手大拇指扣在碗边,四指端碗,右手持筷挑面。
这素面入口温热,卤子咸淡刚好,酸豆角开胃,腌制的白萝卜片脆爽,面条散着浓郁的麦香味,虽说没什么荤腥,却不失为一道可口美食。
陆鸿抬头瞧向柳淮汀,那人正在细细嗦汤,早先勾起的嘴角放了下去,桃花色的唇略略翕动,正午的光映照在墙头水瓮上,又懒散射在那人的侧脸上,远远瞧过去,光晕笼罩中有股宁静平和之感,倒像是一尊不容亵渎的汉白玉菩萨像。
陆鸿突然有种想要破了那菩萨像的冲动。
若是告诉那人若把白萝卜片混着一齐下肚味道奇佳,不知那人会不会酸掉大牙,弄出个呲牙咧嘴之状。破了安详自然的面孔,再上乘的玉也雕不出菩萨像。
可惜啊,寺里的规矩,斋饭期间不得言语。陆鸿禁不住默默叹了口气,更是费了老大的劲儿强强扼住自己的笑声。
恰逢那对座的柳淮汀搁了碗,正碰上陆鸿的目光,疑惑地抬起眉头。
哎呀,被发现了!
陆鸿慌张地摆摆手,示意无事,伏下头对着余下的半碗素面聚精会神,连带着捧起碗灌下汤,直露出业已发黄的碗底。
斋饭既毕,二人一前一后出了斋堂,陆鸿未曾开口,顺着条人迹罕至的小径往繁塔去了。
倒是柳淮汀先急了,通天的竹林郁郁葱葱也盖不住他面上的一片焦灼,
“陆兄此先在用斋时为何发笑,可是有何事要与柳某言说?”
“柳兄以为是何事?可尽数猜猜看。”见无意中扰破了柳淮汀的平和面色,玉菩萨也成了凡胎□□,陆鸿的心窝子也如一阵季夏的温风拂过,心满意足,暗自感概道可真是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。
“陆兄莫要打闷葫芦儿了,好哥哥儿,之前的玩笑话可莫要生气,这事便说与在下听罢~”这会子二人熟稔了起来,柳淮汀也无了汴京城里那副端着的架子,竟是连好哥哥都叫上了。
突然间,陆鸿眼眸蓦然一亮,未曾理会柳淮汀的求饶,只拽着他的袖子往前行了几步,拐过片抽了新枝儿的灌木。
“柳兄尽数往前看,那花儿开得好生灿烂。”
繁塔之下,天清寺的僧侣早早便搭好了花亭,此时古木立起的棚架上五彩斑斓,预先钻的孔里插了折下的簇簇蔷薇、素馨、夜合之类的小朵花枝,合着本就攀爬在其上的青色藤蔓,牡丹、芍药、木兰之类大朵的花枝依据《愣严经》所述,被匠人插于十方[7]。
见花团锦簇中,搁置着一木盆,柳淮汀将主动言语道:“这是天清寺的浴佛式所在处,那盆里定是置了佛像,按俗要将五色香水淋于佛顶,再造一个九龙吐水为佛祖浴身的态势。”
“柳兄,不知这浴佛式将于何时举行?不知我们可否有幸一观?”
“怕是迟了,按俗隅中[8]便办了仪式,这天清寺离开封府甚远,若是陆兄来年愿来善会,须得起个大早才是。”
“倒也不迟,”陆鸿钻进花亭,取了旁侧的木瓢,左手舀了勺香水,从铜佛像指天的右手尖儿浇了下去,“虽说未赶上善会,自个儿给佛祝诞洁身了便是,‘心诚则灵’,想必佛祖也不会怪罪。”
“更何况,这繁台一行,春色赏了,斋饭吃了。”陆鸿打了个饱嗝,寻了块小径旁的青草地便四仰八叉地躺在其上。
“柳兄可知你甚是俊美?”
陆鸿扭了头,从下至上瞥瞥柳淮汀,接着道了句。
“光是这俊美的探花郎一路在侧,此趟旅程也不虚此行了!”
柳淮汀才在寻思陆鸿未赶得上浴佛节的善会,还会满怀憾意,绞尽脑汁才想了个“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”的说辞,想着“小满胜万全”好去开导陆鸿一番,未曾想这会子那人竟还记得先前马车上的仇,倒是调笑起他了。
柳淮汀吃了个哑巴亏,嘴倒是张了张,奈何没吐出一句话。
[1]出自《论语?先进》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句。
[2]出自唐代杜牧《江南春》。
[3]出自宋代柳永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。
[4]梓里:指故乡。
[5]商女:指歌女,出自唐代杜牧《泊秦淮》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句。
[6]出自《淮南子·人问训》“单豹被世离俗,岩居而谷绝,不衣丝麻,不食五谷,行年七十,犹有童子颜色”。
[7]十方:佛教所述“十方世界”指“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北、东南、西北、西南、上、下”十个方位,《愣严经》有言:“如是十方微尘国土,一时开现。”
[8]隅中:上午。
从红帐铜车里冒出个头,那人挥挥手,跳下车,为了进庙祈福,柳淮汀特意换了身素色的浅绿色锦袍,倒是增了几分儒雅之感。
他作出个“请”的姿势,道了句:“陆兄请上驾。”
“柳兄,请!”陆鸿与他客气一番,二人依次上车落了座。
从御街行至了朱雀门前,东拐进了南门大街,车子脚程慢了,自是颠簸得轻了些。陆鸿撩开帘子一看,原是街上人头攒动,堵得水泄不通。
“两位公子,今儿是浴佛日,想必城内诸多人家皆乘了车轿往大相国寺去了,这下便堵了南门大街,两位公子少安毋躁,等过了大相国寺,俺从甜水巷那头穿近道。”
“无妨,老车脚还请慢行,切勿伤了行人。”柳淮汀瞧着陆鸿对南门大街两侧的铺子成左顾右盼之状,自个儿倒也不慌不忙。
“这是自然。”
“听闻陆兄来京不久?”
“入汴京一月有余——这柴小五定是又多言多语了,”陆鸿收回了眼,朝柳淮汀翩然一笑,却丝毫不恼,“罢了罢了,这汴京的三月,倒是宜人。天高云淡、和风舒畅、花红柳绿,竟让人有些‘风乎舞雩,咏而归’[1]的雅兴,倒是与江南的‘多少楼台烟雨中’[2]截然不同。”
“陆兄可是江南人?江南书院极多,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,江南春便是在黄梅雨里泼一场水墨罢了。在下便是江宁人,犹记得幼年时秦淮河上的调子,倒是让人念念不忘。”
“可真如柳三变所言,有‘羌管弄情,菱歌泛夜’[3]之态?”陆鸿特意绕过自己的梓里[4]何处,倒是对秦淮调子颇有兴致。
“来日方长,倘是陆兄往江宁去了,便由在下做东,引了那惊才艳艳的商女[5],唱上曲菱歌——”
未等柳淮汀道完,只听青鬃马高鸣一声,随即车身猛的倾斜,车内并排而坐的二人一齐向左甩去。
倒是柳淮汀用胳臂支住了左侧的厢壁,陆鸿妄图去抓那右侧的红帘子,那帘子却骤然裂开了,未待她抵得过这甩劲儿,整个人便跌入了柳淮汀怀中。
一时之间,二人四目相对,柳淮汀面上漂过一丝紧张,倒是很快释然下来,倒是伸了右臂搭在陆鸿的肩上,摁住了他。陆鸿却有些不知所措,两侧脸颊上起了红雾。贴近的这身子是温热的,散着沉水香的清甜,倒叫他不晓得往哪里躲才好了。
“两位公子可有伤着?”老车脚在外高呼,“先前有个无赖小儿骤然窜出来,倒是叫俺吓了一大跳。”
“无妨,车脚前行便是了。”见老车脚要掀起帘子察看厢内情形,柳淮汀自己竟不知为何无厘头地出声阻止了。
老车脚应了声,轿厢边悬着的铃铛便继续“叮叮当当”起来,敲响了陆鸿宕了机的脑袋。
陆鸿撑了下横着的木轼,借力坐正,似是怕此种情形再次出现,极力向右移了移,贴上了右厢壁,给二人间留下富余的空间。
柳淮汀皱起眉头:“陆兄在担心何事?怎与在下如此生疏?”
见陆鸿未曾搭话,他复又哂笑道:“莫不是陆兄对在下有意?”
此话一出,陆鸿倒是彻底慌了神。
难不成是刚刚滑进柳淮汀身子之时被他发觉了我的女儿身?
可…可他,并…并未触及紧要部位啊…
“柳兄可莫要说笑了,”陆鸿谢绝的声音抖了几抖,“此等玩笑若是传出去了,倒是于柳兄的官声有损。”
柳淮汀见陆鸿认真起来,收了面上的调侃之色,又换了那副彬彬有礼的模样,抱拳道:“是柳某过分了,还望陆兄莫要放在心上。”说罢又行了个揖,忽地又躬起身子,左手向前探,摸出个细长的玩意儿。
见是把弯刀,陆鸿才记起上了车驾后将其放于身侧,但不知何时竟没了踪影,原是适才车驾转弯时跌进了左厢壁的渠儿里头。
“陆兄可莫要忘了取人性命的弯刀,”柳淮汀笑脸盈盈递上刀,却突觉腰身一勒,发现大事不好
——那大红的刀穗竟与他腰间拴着玉佩的鹅黄丝线缠在了一起,一揪便拉扯起他腰身上的丝绦玉带。
陆鸿本已伸出手摸了刀,这下接下刀也不是,缩了手也不是。
还好他急中生智,放了刀,让那柳淮汀擎着,自己倒是顺着刀穗摸去,去接那团乱糟糟的丝线。
可是,陆鸿越是着急便越是解不开,额头上渗出一片密密的汗珠。
“柳某往外拉着,陆兄看好绳结缠在何处再动手。”柳淮汀支了主意儿,还好这次刀穗与丝线相离开来。
柳淮汀“咳”了声,又接上了原来的话,为打破尴尬的氛围作了诸多努力:“既是陆兄常常巡街,在下便荐了几家色香味俱全的食店,陆兄也可携弟兄一齐大快朵颐。”
“咦?柳兄来汴京一月有余,竟是食遍了汴京城?”
“开封府总管京畿,一向事务繁琐,陆兄怕是忘了柳某之父在工部任职,在下虽说是生于江宁,长于江宁,可也常与母亲赶着休沐日赴京面见家父,这汴京城的食店啊,这十年也换了几番了,柳某这就将几户叫人垂涎欲滴的食店细细道来。”
二人一路畅聊了些汴京的美食,本有些烦闷的路途倒也让人觉得时光匆匆,这会儿出了陈州门,拐过片林子,千年古树长得漫天蔽日,天清寺便到了。
家喻户晓的“汴京八景”之“繁台春色”便是在那天清寺里头。太祖开宝年间,叫人重修了天清寺,汴河东南的富户筹了钱,又集了些小家小户的香火钱,许那修寺的工匠又建了繁塔,好镇压住汴河里淹死的恶灵,护得一方风调雨顺。现下,那繁塔洞壁中还镌刻了供奉者姓甚名甚呢。
二人下车步行,仰头便见九层宝塔高耸入云,下面一古朴的寺庙,有些袅袅炊烟的烟火气。
陆鸿望了眼天,估摸着眼下正赶上午膳的时辰,心中默默盘算着早些去吃斋饭。
这天清寺地处偏远,果然香火客也少了许多。许是时辰不对,进门的大殿里只有一位僧人持了念珠,默念着佛经,见二人伸了左手,吐出句“阿弥陀佛”便递来了几根香。陆鸿请了香,微微弯腰,在案上的长明灯处点了香,双手相叠,将手中的香擎到眉心,闭目敬拜三次。柳淮汀在旁侧垂手,待到焚香缠绕着升天,却扑通一声跪在蒲团上,虔诚地跪拜三次,再去点了香敬在香炉中。
“陆兄,可要去用斋?”柳淮汀关切地望着陆鸿。其实,二人下了马车时,他便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的咕咕声,原本以为是水井中气泡上升后破裂的声响,只是方才敬香时复又听到,他才意识到时辰不早了,怕是一阵舟车劳顿的陆鸿已然饿了。
“斋饭自然是要用的,”陆鸿揉揉已经空空如也的肚子,半分幽怨半分调侃地瞥了眼柳淮汀,“我入寺时便瞧得东面升了袅袅炊烟,方才在进寺的院子里嗅到的鲜香也是从东面飘过来的,怕不是斋堂也在那边。”
“言及饭食,陆兄倒是灵敏得很,”柳淮汀忍不住伸手刮了下陆鸿的鼻子 ,“陆兄前世怕不是饿死鬼投胎?”
“柳兄这是哪里的话,莫不是信了《淮南子》那些个辟谷之道,说是什么不食五谷便可保有童子颜色的鬼话[6]?”
“饶是鬼话,说不定正是陆兄前世所言呢?”
民以食为天,上到宫里的官家,下到街尾的布衣,兼有这庙里的高僧,亦或是羽化成仙的老道,人人皆离不得。”
二人拾阶而上,穿过园里的廊子,见斋堂红门大开,内里终于见了些香火客。众人皆是不声不响捧了碗,端坐在桌旁,四周只闻轻微的食物咀嚼声混着几位僧侣的念经祈福声。
二人照例,各自掏了几枚铜钱当作斋饭随礼。而后见得小师父捞出面条,略一停顿,待水沥了些许,就盛在碗中。这小师父又舀了些卤子倒进去,搁上几片蝉如白翼的白萝卜,撒上酸豆角段便好了。
今日的斋饭便是这碗素面。
陆鸿与柳淮汀分了案,正身端坐于案前,左手大拇指扣在碗边,四指端碗,右手持筷挑面。
这素面入口温热,卤子咸淡刚好,酸豆角开胃,腌制的白萝卜片脆爽,面条散着浓郁的麦香味,虽说没什么荤腥,却不失为一道可口美食。
陆鸿抬头瞧向柳淮汀,那人正在细细嗦汤,早先勾起的嘴角放了下去,桃花色的唇略略翕动,正午的光映照在墙头水瓮上,又懒散射在那人的侧脸上,远远瞧过去,光晕笼罩中有股宁静平和之感,倒像是一尊不容亵渎的汉白玉菩萨像。
陆鸿突然有种想要破了那菩萨像的冲动。
若是告诉那人若把白萝卜片混着一齐下肚味道奇佳,不知那人会不会酸掉大牙,弄出个呲牙咧嘴之状。破了安详自然的面孔,再上乘的玉也雕不出菩萨像。
可惜啊,寺里的规矩,斋饭期间不得言语。陆鸿禁不住默默叹了口气,更是费了老大的劲儿强强扼住自己的笑声。
恰逢那对座的柳淮汀搁了碗,正碰上陆鸿的目光,疑惑地抬起眉头。
哎呀,被发现了!
陆鸿慌张地摆摆手,示意无事,伏下头对着余下的半碗素面聚精会神,连带着捧起碗灌下汤,直露出业已发黄的碗底。
斋饭既毕,二人一前一后出了斋堂,陆鸿未曾开口,顺着条人迹罕至的小径往繁塔去了。
倒是柳淮汀先急了,通天的竹林郁郁葱葱也盖不住他面上的一片焦灼,
“陆兄此先在用斋时为何发笑,可是有何事要与柳某言说?”
“柳兄以为是何事?可尽数猜猜看。”见无意中扰破了柳淮汀的平和面色,玉菩萨也成了凡胎□□,陆鸿的心窝子也如一阵季夏的温风拂过,心满意足,暗自感概道可真是“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”。
“陆兄莫要打闷葫芦儿了,好哥哥儿,之前的玩笑话可莫要生气,这事便说与在下听罢~”这会子二人熟稔了起来,柳淮汀也无了汴京城里那副端着的架子,竟是连好哥哥都叫上了。
突然间,陆鸿眼眸蓦然一亮,未曾理会柳淮汀的求饶,只拽着他的袖子往前行了几步,拐过片抽了新枝儿的灌木。
“柳兄尽数往前看,那花儿开得好生灿烂。”
繁塔之下,天清寺的僧侣早早便搭好了花亭,此时古木立起的棚架上五彩斑斓,预先钻的孔里插了折下的簇簇蔷薇、素馨、夜合之类的小朵花枝,合着本就攀爬在其上的青色藤蔓,牡丹、芍药、木兰之类大朵的花枝依据《愣严经》所述,被匠人插于十方[7]。
见花团锦簇中,搁置着一木盆,柳淮汀将主动言语道:“这是天清寺的浴佛式所在处,那盆里定是置了佛像,按俗要将五色香水淋于佛顶,再造一个九龙吐水为佛祖浴身的态势。”
“柳兄,不知这浴佛式将于何时举行?不知我们可否有幸一观?”
“怕是迟了,按俗隅中[8]便办了仪式,这天清寺离开封府甚远,若是陆兄来年愿来善会,须得起个大早才是。”
“倒也不迟,”陆鸿钻进花亭,取了旁侧的木瓢,左手舀了勺香水,从铜佛像指天的右手尖儿浇了下去,“虽说未赶上善会,自个儿给佛祝诞洁身了便是,‘心诚则灵’,想必佛祖也不会怪罪。”
“更何况,这繁台一行,春色赏了,斋饭吃了。”陆鸿打了个饱嗝,寻了块小径旁的青草地便四仰八叉地躺在其上。
“柳兄可知你甚是俊美?”
陆鸿扭了头,从下至上瞥瞥柳淮汀,接着道了句。
“光是这俊美的探花郎一路在侧,此趟旅程也不虚此行了!”
柳淮汀才在寻思陆鸿未赶得上浴佛节的善会,还会满怀憾意,绞尽脑汁才想了个“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”的说辞,想着“小满胜万全”好去开导陆鸿一番,未曾想这会子那人竟还记得先前马车上的仇,倒是调笑起他了。
柳淮汀吃了个哑巴亏,嘴倒是张了张,奈何没吐出一句话。
[1]出自《论语?先进》“莫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句。
[2]出自唐代杜牧《江南春》。
[3]出自宋代柳永《望海潮·东南形胜》。
[4]梓里:指故乡。
[5]商女:指歌女,出自唐代杜牧《泊秦淮》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句。
[6]出自《淮南子·人问训》“单豹被世离俗,岩居而谷绝,不衣丝麻,不食五谷,行年七十,犹有童子颜色”。
[7]十方:佛教所述“十方世界”指“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东北、东南、西北、西南、上、下”十个方位,《愣严经》有言:“如是十方微尘国土,一时开现。”
[8]隅中:上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