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帷马车在将军府门前停下,莲心先一步跳下车,伸手去扶云苓,“云姐姐,你可当心着这台阶”
云苓屈指敲了敲莲心的脑袋:“真把我当病秧子伺候了?”
莲心俏皮地吐了吐舌头,故意提着裙摆行了个夸张的礼:“是是是,奴婢这不是怕把您捧在手里摔了,含在嘴里化了嘛。”
云苓指尖搭着莲心的手腕,刚踩上车凳,便听见一声轻笑。
“哟,我当是哪来的野丫头。”云瑶倚在朱漆廊柱旁,指尖绕着发梢,“父亲认了你,可这府里上下,谁真当你是主子?”她身后几个丫鬟闻言,立即掩唇低笑起来。
云苓神色未动,只平静地唤了声:“二妹妹”
这一声‘二妹妹’顿时激怒了云瑶:“我本是云府嫡出的大小姐,偏生被你个来历不明的野丫头占了名分!”
一旁新来的小厮悄悄扯了扯老管家的袖子:“福伯,这位是?”
老管家叹了口气道:“这是咱们云府的......大小姐,是......将军早年在外留下的血脉。”他声音压得低,“当年西北战事吃紧,将军还只是个副将,奉命押运粮草时遭了埋伏,重伤流落山村,被一户农家所救。那家的姑娘照料将军数月,后来......”
老管家顿了顿,“将军离开时,并不知道那姑娘有了身孕。直到半年前滇州闹灾,那户人家就剩这位小姐了,便拿着信物来京城寻亲。原本大夫人的长女是大小姐,如今......”
云瑶嗤笑一声:“什么信物?不过是个攀高枝的由头。这么多年都无声无息的,偏生现在找来,谁知道她到底是谁的种。”
她忽然伸手,拽过云苓腰间的玉佩:“这种破烂,我屋里赏下人的都比这强!”
云苓猛地扣住云瑶手腕,力道大得对方痛呼一声。“妹妹这话说得,父亲对我的疼爱与关怀,府中上下皆知。若真如妹妹所言,那岂不是说,父亲眼拙,连自己的血脉都辨不清??”
“你……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“口无遮拦本就失礼,如今这般无端揣测,更是有失身份。父亲向来教我们,行事要光明正大,言语要谨慎得体。妹妹若真有疑问,大可等父亲归家后当面说清,何必在此处胡乱猜测,徒增笑柄?”
云瑶脸色一阵青白,手中帕子攥了又松,终是半个字也挤不出来。
云苓浅浅福身,领着莲心转身离去。莲心小步跟上,偷偷回头瞥了一眼仍僵在原地的云瑶,抿着嘴憋笑,险些踩到自己的裙摆。
待回到西厢暖阁,云苓才轻声问道:“贺叔那可有消息了?”
莲心从袖中取出一封信笺递上:“刚到的信。边关大捷,将军与三皇子半月前已启程回京,按行军速度,这两日就该入城了。”
“三皇子?”云苓指尖在信笺上轻轻一划,“可是贤贵妃所出的那位?听闻当年贤贵妃生产时伤了元气,这些年深居简出,连带着这对龙凤胎也不得圣心。”茶盏轻轻一放,发出清脆的声响,“如今这位不声不响立下战功,东宫那位怕是要辗转难眠了。”
莲心正执壶续茶,闻言压低声音:“听说,这次出征还是三皇子亲自向皇上请的缨。”
云苓眸光微动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沿:“贺叔的船到哪儿了?”
“按信上所说,最迟后日卯时便能抵港了。”
“好。”
......
两日后
天光正亮,阳门大街两侧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,孩童骑在父亲肩头,挥舞着刚从货郎那儿买来的彩绸风车。
远处忽然传来整齐的马蹄声,黑底金边的铁骑军旗率先刺破晨雾,铁甲寒光如雪,映得人睁不开眼。
领头的云将军端坐马上,面容如刀刻般刚毅,眉间几道深深的皱纹刻着多年征战的沧桑。他下颌线条紧绷,灰白的鬓角更添威严,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扫过欢呼的人群时,依旧保持着战场上的警觉。
落后半个马身的三皇子谢景翊一袭玄色战袍,年轻的面容俊朗如画,边关的风沙磨去了他最后一丝少年稚气,剑眉下那双深邃的眼眸沉淀着超越年龄的沉稳。他唇角噙着若有若无的弧度,可但凡与他目光相接的人,都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,那是真正在尸山血海里淬炼出的杀气,即便不言不语,也让人感到无形的压迫。
队伍刚入宫门,御前总管李公公已躬身相迎:“三殿下,云将军,陛下在紫宸殿等候多时了。”
鎏金殿内,龙涎香袅袅。皇帝端坐御座之上,五十余岁的面容温雅如玉,指间一枚白玉扳指缓缓转动,泛着温润的光泽。
“儿臣,参见父皇。”
“臣,云陇戈参见陛下”
皇帝唇角含笑,抬手虚扶,“都起来吧,何须多礼。西北大捷,斩敌三万,俘虏五万”他指尖轻叩案几,“此战,胜得漂亮。”
云陇戈抱拳沉声:“全赖陛下洪福,将士拼命。”
皇帝的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,最终落在谢景翊身上。这个向来沉默少言的儿子,半年前突然跪在御书房外请命出征时,他还只当是少年意气。如今看着眼前之人眉宇间的沉稳,倒让他有些陌生了。
沉吟片刻,皇帝叹息道:“翊儿瘦了,这一路辛苦了。”
谢景翊垂眸:“为父皇分忧,儿臣不敢言苦。”
“哦?”皇帝似笑非笑地翻开军报,“朕听闻,最后那一战,是你率三千轻骑绕后突袭,才一举击溃敌军主力?”
谢景翊拱手道:“是。”
皇帝忽然将一打折子掷于案上:“那你可知这些兵部奏折里,有多少是在弹劾你擅调边防军的?”
云陇戈立即单膝跪地:“陛下息怒!此事...”
“父皇容禀,”谢景翊上前一步,声音沉稳有力,“当时敌军主力已突破雁门关,若按兵部调令等候援军,至少要延误三日。儿臣先前查验过边防军驻地,距离战场不过三十里,且粮草充足。”
他抬起眼帘,目光灼灼,“儿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,若当时不调边防军驰援,此刻战报上写的就不是大捷,而是求援了。”
殿内空气骤然凝固,皇帝目光深沉地审视着谢景翊。良久,他缓缓点头:“朕自有分寸。翊儿你且先下去休息,待明日朝堂之上,朕再与众卿商议封赏之事。”
谢景翊刚退出了大殿,一名身着淡青色宫装的婢女便从廊柱后转出,恭敬地福身行礼:“奴婢参见三殿下。淑妃娘娘听闻殿下凯旋,特命奴婢在此等候,请殿下移步景阳宫一叙。”
“有劳姑姑回禀母妃,容我换身衣裳便去请安”
婢女又福了福:“娘娘特意嘱咐,说殿下风尘仆仆归来,不必拘礼。景阳宫已备好热水和干净衣裳。”她顿了顿,“娘娘这些日子思念得紧,夜里总睡不安稳...”
“那便走吧。”
殿内
皇帝随手翻开案上的奏折,指尖在某一页停了停,淡淡道:“云卿认为,这行军打仗,最重什么?”
云陇戈躬身答道:“回陛下,当以军令严明、调度得当为首要。”
皇帝目光未抬,只轻轻‘嗯’了一声,又道:“敌军变阵,兵部新拟的边防策,为何迟了三日才送达雁门关?”
云陇戈心头一紧,兵部新任的沈侍郎,正是他夫人的远亲,他立即跪下:“臣失察,请陛下责罚。”
皇帝未置可否,合上奏折,缓步走下玉阶,停在一株老梅盆景前。
“这梅树,去年生了虫害。朕命人截去病枝,如今反倒开得更盛。”
云陇戈额角渗出冷汗,皇帝却似闲谈般继续道:“有些枝杈看似无碍,内里却早被蛀空......若不早除,整株皆毁。”
殿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答。
良久,皇帝才转身,语气温和:“起来吧,此事与你何干。”
待云陇戈站定,皇帝又道:“这不善之人,明日便下旨流放琼州吧。至于翊儿,这回的差事倒是办得不错,就让他到兵部去历练历练吧。”
“陛下圣明。”
......
谢景翊踏入殿门时,沉水香的气息已先一步缠了上来。
淑妃的寝宫素净得近乎冷清,青灰色的帐幔半垂,案上供着一尊白玉观音,莲花灯盏里的烛火微微摇曳,映得她执笔抄经的侧脸愈发清冷。
“母妃。”谢景翊行礼。
淑妃笔尖未停,只轻轻“嗯”了一声。
倒是坐在一旁绣花的萧令仪先抬了头。少女杏眼弯弯,腕间金铃脆响:“三哥!”她丢下绣绷就要扑过来,却在瞥见母亲神色时生生刹住脚步,只小声道:“你瘦了。”
“令仪。”淑妃忽然搁笔,“去小厨房取些冰镇梅子汤来。”
谢令仪眨了眨眼:“可方才嬷嬷说冰用完了……”
“那便去库房取些新冰。”淑妃抬眸,目光平静如古井,“你亲自去。”
少女扁了扁嘴,临走时偷偷往兄长袖中塞了块榛子糖。
待脚步声远去,淑妃才用帕子拭了拭指尖墨痕,起身素手执银剪,修剪那株将枯的佛前供花。
“伏击之事,查得如何了?”她忽而开口,银剪‘咔嚓’一声枯枝应声而落。
谢景翊眸色微沉:“活口都服毒自尽了,但儿臣在他们靴底发现了朱砂土。”
淑妃俯身拾起枯枝,玉指轻捻,干枯花瓣簌簌而落:“朱砂土?去岁西域进贡的三株莉香牡丹,用的便是这朱砂土。”她眼波微转,“陛下全赐给了凤仪宫。”
“正是。”他语气平静,却字字如冰,“更巧的是,这批刺客用的虽是普通弩箭,但弩箭的尾羽缠法,是北疆军中特有的‘三环扣’,而太子妃的兄长,恰好任北疆都督。”
银剪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淑妃指尖微顿:“你待如何?”
谢景翊抬眸:“引而不发,静观其变。”
云苓屈指敲了敲莲心的脑袋:“真把我当病秧子伺候了?”
莲心俏皮地吐了吐舌头,故意提着裙摆行了个夸张的礼:“是是是,奴婢这不是怕把您捧在手里摔了,含在嘴里化了嘛。”
云苓指尖搭着莲心的手腕,刚踩上车凳,便听见一声轻笑。
“哟,我当是哪来的野丫头。”云瑶倚在朱漆廊柱旁,指尖绕着发梢,“父亲认了你,可这府里上下,谁真当你是主子?”她身后几个丫鬟闻言,立即掩唇低笑起来。
云苓神色未动,只平静地唤了声:“二妹妹”
这一声‘二妹妹’顿时激怒了云瑶:“我本是云府嫡出的大小姐,偏生被你个来历不明的野丫头占了名分!”
一旁新来的小厮悄悄扯了扯老管家的袖子:“福伯,这位是?”
老管家叹了口气道:“这是咱们云府的......大小姐,是......将军早年在外留下的血脉。”他声音压得低,“当年西北战事吃紧,将军还只是个副将,奉命押运粮草时遭了埋伏,重伤流落山村,被一户农家所救。那家的姑娘照料将军数月,后来......”
老管家顿了顿,“将军离开时,并不知道那姑娘有了身孕。直到半年前滇州闹灾,那户人家就剩这位小姐了,便拿着信物来京城寻亲。原本大夫人的长女是大小姐,如今......”
云瑶嗤笑一声:“什么信物?不过是个攀高枝的由头。这么多年都无声无息的,偏生现在找来,谁知道她到底是谁的种。”
她忽然伸手,拽过云苓腰间的玉佩:“这种破烂,我屋里赏下人的都比这强!”
云苓猛地扣住云瑶手腕,力道大得对方痛呼一声。“妹妹这话说得,父亲对我的疼爱与关怀,府中上下皆知。若真如妹妹所言,那岂不是说,父亲眼拙,连自己的血脉都辨不清??”
“你……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“口无遮拦本就失礼,如今这般无端揣测,更是有失身份。父亲向来教我们,行事要光明正大,言语要谨慎得体。妹妹若真有疑问,大可等父亲归家后当面说清,何必在此处胡乱猜测,徒增笑柄?”
云瑶脸色一阵青白,手中帕子攥了又松,终是半个字也挤不出来。
云苓浅浅福身,领着莲心转身离去。莲心小步跟上,偷偷回头瞥了一眼仍僵在原地的云瑶,抿着嘴憋笑,险些踩到自己的裙摆。
待回到西厢暖阁,云苓才轻声问道:“贺叔那可有消息了?”
莲心从袖中取出一封信笺递上:“刚到的信。边关大捷,将军与三皇子半月前已启程回京,按行军速度,这两日就该入城了。”
“三皇子?”云苓指尖在信笺上轻轻一划,“可是贤贵妃所出的那位?听闻当年贤贵妃生产时伤了元气,这些年深居简出,连带着这对龙凤胎也不得圣心。”茶盏轻轻一放,发出清脆的声响,“如今这位不声不响立下战功,东宫那位怕是要辗转难眠了。”
莲心正执壶续茶,闻言压低声音:“听说,这次出征还是三皇子亲自向皇上请的缨。”
云苓眸光微动,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杯沿:“贺叔的船到哪儿了?”
“按信上所说,最迟后日卯时便能抵港了。”
“好。”
......
两日后
天光正亮,阳门大街两侧早已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,孩童骑在父亲肩头,挥舞着刚从货郎那儿买来的彩绸风车。
远处忽然传来整齐的马蹄声,黑底金边的铁骑军旗率先刺破晨雾,铁甲寒光如雪,映得人睁不开眼。
领头的云将军端坐马上,面容如刀刻般刚毅,眉间几道深深的皱纹刻着多年征战的沧桑。他下颌线条紧绷,灰白的鬓角更添威严,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扫过欢呼的人群时,依旧保持着战场上的警觉。
落后半个马身的三皇子谢景翊一袭玄色战袍,年轻的面容俊朗如画,边关的风沙磨去了他最后一丝少年稚气,剑眉下那双深邃的眼眸沉淀着超越年龄的沉稳。他唇角噙着若有若无的弧度,可但凡与他目光相接的人,都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,那是真正在尸山血海里淬炼出的杀气,即便不言不语,也让人感到无形的压迫。
队伍刚入宫门,御前总管李公公已躬身相迎:“三殿下,云将军,陛下在紫宸殿等候多时了。”
鎏金殿内,龙涎香袅袅。皇帝端坐御座之上,五十余岁的面容温雅如玉,指间一枚白玉扳指缓缓转动,泛着温润的光泽。
“儿臣,参见父皇。”
“臣,云陇戈参见陛下”
皇帝唇角含笑,抬手虚扶,“都起来吧,何须多礼。西北大捷,斩敌三万,俘虏五万”他指尖轻叩案几,“此战,胜得漂亮。”
云陇戈抱拳沉声:“全赖陛下洪福,将士拼命。”
皇帝的目光在二人身上逡巡,最终落在谢景翊身上。这个向来沉默少言的儿子,半年前突然跪在御书房外请命出征时,他还只当是少年意气。如今看着眼前之人眉宇间的沉稳,倒让他有些陌生了。
沉吟片刻,皇帝叹息道:“翊儿瘦了,这一路辛苦了。”
谢景翊垂眸:“为父皇分忧,儿臣不敢言苦。”
“哦?”皇帝似笑非笑地翻开军报,“朕听闻,最后那一战,是你率三千轻骑绕后突袭,才一举击溃敌军主力?”
谢景翊拱手道:“是。”
皇帝忽然将一打折子掷于案上:“那你可知这些兵部奏折里,有多少是在弹劾你擅调边防军的?”
云陇戈立即单膝跪地:“陛下息怒!此事...”
“父皇容禀,”谢景翊上前一步,声音沉稳有力,“当时敌军主力已突破雁门关,若按兵部调令等候援军,至少要延误三日。儿臣先前查验过边防军驻地,距离战场不过三十里,且粮草充足。”
他抬起眼帘,目光灼灼,“儿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,若当时不调边防军驰援,此刻战报上写的就不是大捷,而是求援了。”
殿内空气骤然凝固,皇帝目光深沉地审视着谢景翊。良久,他缓缓点头:“朕自有分寸。翊儿你且先下去休息,待明日朝堂之上,朕再与众卿商议封赏之事。”
谢景翊刚退出了大殿,一名身着淡青色宫装的婢女便从廊柱后转出,恭敬地福身行礼:“奴婢参见三殿下。淑妃娘娘听闻殿下凯旋,特命奴婢在此等候,请殿下移步景阳宫一叙。”
“有劳姑姑回禀母妃,容我换身衣裳便去请安”
婢女又福了福:“娘娘特意嘱咐,说殿下风尘仆仆归来,不必拘礼。景阳宫已备好热水和干净衣裳。”她顿了顿,“娘娘这些日子思念得紧,夜里总睡不安稳...”
“那便走吧。”
殿内
皇帝随手翻开案上的奏折,指尖在某一页停了停,淡淡道:“云卿认为,这行军打仗,最重什么?”
云陇戈躬身答道:“回陛下,当以军令严明、调度得当为首要。”
皇帝目光未抬,只轻轻‘嗯’了一声,又道:“敌军变阵,兵部新拟的边防策,为何迟了三日才送达雁门关?”
云陇戈心头一紧,兵部新任的沈侍郎,正是他夫人的远亲,他立即跪下:“臣失察,请陛下责罚。”
皇帝未置可否,合上奏折,缓步走下玉阶,停在一株老梅盆景前。
“这梅树,去年生了虫害。朕命人截去病枝,如今反倒开得更盛。”
云陇戈额角渗出冷汗,皇帝却似闲谈般继续道:“有些枝杈看似无碍,内里却早被蛀空......若不早除,整株皆毁。”
殿内静得能听见铜漏滴答。
良久,皇帝才转身,语气温和:“起来吧,此事与你何干。”
待云陇戈站定,皇帝又道:“这不善之人,明日便下旨流放琼州吧。至于翊儿,这回的差事倒是办得不错,就让他到兵部去历练历练吧。”
“陛下圣明。”
......
谢景翊踏入殿门时,沉水香的气息已先一步缠了上来。
淑妃的寝宫素净得近乎冷清,青灰色的帐幔半垂,案上供着一尊白玉观音,莲花灯盏里的烛火微微摇曳,映得她执笔抄经的侧脸愈发清冷。
“母妃。”谢景翊行礼。
淑妃笔尖未停,只轻轻“嗯”了一声。
倒是坐在一旁绣花的萧令仪先抬了头。少女杏眼弯弯,腕间金铃脆响:“三哥!”她丢下绣绷就要扑过来,却在瞥见母亲神色时生生刹住脚步,只小声道:“你瘦了。”
“令仪。”淑妃忽然搁笔,“去小厨房取些冰镇梅子汤来。”
谢令仪眨了眨眼:“可方才嬷嬷说冰用完了……”
“那便去库房取些新冰。”淑妃抬眸,目光平静如古井,“你亲自去。”
少女扁了扁嘴,临走时偷偷往兄长袖中塞了块榛子糖。
待脚步声远去,淑妃才用帕子拭了拭指尖墨痕,起身素手执银剪,修剪那株将枯的佛前供花。
“伏击之事,查得如何了?”她忽而开口,银剪‘咔嚓’一声枯枝应声而落。
谢景翊眸色微沉:“活口都服毒自尽了,但儿臣在他们靴底发现了朱砂土。”
淑妃俯身拾起枯枝,玉指轻捻,干枯花瓣簌簌而落:“朱砂土?去岁西域进贡的三株莉香牡丹,用的便是这朱砂土。”她眼波微转,“陛下全赐给了凤仪宫。”
“正是。”他语气平静,却字字如冰,“更巧的是,这批刺客用的虽是普通弩箭,但弩箭的尾羽缠法,是北疆军中特有的‘三环扣’,而太子妃的兄长,恰好任北疆都督。”
银剪在烛火下泛着冷光,淑妃指尖微顿:“你待如何?”
谢景翊抬眸:“引而不发,静观其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