连着下了四日的风雪终于舍得停歇,却仍旧是寒风瑟瑟,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一片。
长春宫里,红烛给萧尚君裹上厚实的披风,戴上兜帽,一边替她整理披风上的系带,一边轻声问道:“殿下可要乘坐轿辇去宁康宫?”
萧尚君闷闷咳嗽两声,气色较前两日好了一些,微微摇头道:“不必了,左右长春宫离宁康宫也不算太远,正好这些时日躺久了,多走走也无妨。”
红烛默不作声翻出一双厚底长绒靴,萧尚君任由她给自己穿上,这才踏出长春宫,迈步向着宁康宫的方向走去。
道路两旁的太监宫女正在清扫积雪,好给主子们留出行走的道路,萧尚君走着走着,却听见后方传来一身熟悉的呼唤。
“阿姐?”
萧尚君顿住脚步,回头看过去,和萧错四目相对。
萧错快走两步上前,石青色的披风扬起,明黄色的龙袍做工精细,罩住少年人尚且有些清瘦的身形,他一把握住她冰凉的手,皱着眉,半是心疼半是责备地开口道:“怎么没坐轿辇?”
“想出来走走。”萧尚君微微偏头看他一眼,语气轻软,“阿弟怎么在此?”
萧错轻轻给她搓着手,回道:“太妃娘娘让朕去一趟宁康宫,阿姐也是要去探望太妃娘娘?”
萧尚君颔首,思忖着开口:“太妃娘娘怎么忽然要见你?”
话才出口,萧尚君又反应过来,语调微扬:“选秀?”
萧错反而有些愣了,有些疑惑地看着她,重复了一遍她的话:“选秀?”
萧尚君牵着他的手向前走着,语调平稳地开口:“你今岁已有十六,后宫却至今无人,自然该有所准备。”
萧错闻言沉默下来,垂眸看着两人交握在一起的手,有些出神,好半晌才开口道:“朕不想选秀。”
不远处宁康宫的牌匾已经能够隐约窥见,萧尚君步伐不停,语气温软又带着一点无奈:“阿弟,勿要任性。”
萧错一时无言,任由她牵着自己,两人一同进了宁康宫。
宁康宫是吴太妃的住所,先帝在先皇后去世后就没有再立继后,临终前有言,让所有妃嫔陪葬,萧尚君当面应承,之后却阻拦了此事,将那些妃嫔移去了青庙修行,青灯古佛作伴。唯有吴太妃,因为抚养过萧错一段时日,被留在了宫里,当做半个太后奉养着。
除却抚养之情,再者也是因为吴太妃的家世,她出身江南世家之一的吴家,吴家在朝中势力不小,萧错总归要给她几分薄面。好在吴太妃并不过多插手萧错的事宜,大多时间都安分地待在宁康宫,少有露面的时候。
吴太妃喜好清静,宁康宫里奴仆侍从不多,萧尚君领着萧错走进内殿,吴太妃身边的芳嬷嬷亲自上前,为二人解下身上的披风,领着二人落了座,有婢女垂眉顺眼地斟了茶,吴太妃正坐在桌案前翻看各家贵女画像,见他们一同到来,和蔼地笑了笑,眼角处有些细纹,却不减风韵。
“荣昭也来了?”吴太妃轻声细语地开口,“听闻你同辰侯定了亲事,婚期可有商定?”
萧尚君微微颔首致意:“婚期一事,暂且还不曾商定。”
吴太妃仍旧和蔼地笑着,只柔声劝了一句:“倒是该提上日程了。”
说罢,吴太妃又看向萧错:“陛下如今也该立后纳妃,我命人收集了各家贵女的画像,陛下过过眼?”
萧错有些烦闷,又不好多言,只得耐着性子去翻看画像,萧尚君坐在一旁,目光扫过那一沓画像,询问道:“太妃娘娘以为哪些可备上乘之选?”
吴太妃沉吟一瞬,开口道:“若说适宜的人选,的确有几位,比如何相的长女何灼华,年方十七,性情温婉,出身与品性都算上佳。”
“何氏长女么?却有不妥,”萧尚君淡声开口,“我记得何相有个小女儿,正是及笄之年。”
吴太妃愣了愣,迟疑道:“荣昭是说何杳华么?”
“嗯。”萧尚君偏头看向萧错,语气轻软,“阿弟以为呢?”
萧错默不作声地将手中的画像捏出褶皱,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烦躁,有些生硬地开口道:“都不喜欢。”
吴太妃见他这般,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说下去。
萧尚君起身,走到他旁边,轻轻去掰他攥得泛白的手指,叹了口气:“你若是不愿,便先搁置吧。”
萧错看着她细白莹润的手覆上来,抿了抿唇,声音低低地喊她:“阿姐……”
她的手常年温度不高,眼下这点温热都显得弥足珍贵,萧错忽然有些舍不得这抹温情,顿了顿,将她的手反握住,试图将自己的体温传递过去些许,妥协着开了口:“罢了,就依阿姐所言。”
萧尚君凝眸看他,感受着他手心的灼烫,到底还是没有抽回手,任由他轻轻摩挲着自己的手背。
那是她看着长大的阿弟,一同相依为命走过来的,唯一的亲人。
她向来对他狠不下心。
萧错抬眼看向吴太妃,语气带着两分寒凉:“太妃娘娘可还有其他世家贵女举荐?”
他只有对着萧尚君,才会有几分纯然的依赖与眷念,在旁人面前,从来都是威严渐生的天子。
吴太妃忽然觉得事态有些失控,但她又说不上来那种感觉,只好暂且将这种异样压下去,缓声开口:“翰林院大学士之孙林栖颜,总提督之女李灵韵,舒御史大夫之女舒瑶,以及大理寺卿之女尹烟霜,都是品德得当,家世出众者。”
萧错翻着画像道:“阿姐以为呢?”
萧尚君垂眸思索着,问道:“温老将军之女温时妤,太妃娘娘为何没提?”
吴太妃微微蹙眉:“她今岁十九,年纪怕是大了些,而且性格张扬,只爱舞刀弄枪,不通四艺,不适合进宫。”
萧错看了一眼萧尚君,对着吴太妃开口道:“就她了,册封贵妃吧。”
吴太妃有些吃惊,但还是应了:“那皇后之位……”
“暂且空置吧。”萧错将吴太妃所言之人的画像翻出来,草草看了眼便有了决断,“册封翰林院大学士之孙为淑妃,何相之女为妃,大理寺卿之女为昭仪,总提督之女为贵嫔,御史大夫之女为美人。”
吴太妃问道:“陛下所言何相之女是指哪位小姐?”
“何杳华。”萧错语气随意,“朕会择日派人接她们几人入宫。”
萧尚君偏头看他一眼:“阿弟不再选几位?”
萧错摇摇头起身:“不必了。”
萧尚君目送他离去,转而去翻那摞画像,细细斟酌着。
“荣昭还想为陛下相看几位么?”吴太妃见她此举,开口问道。
画像下方标示着姓名年岁家世三行小字,一目了然,萧尚君翻看着画像,摇了摇头回道:“是云夫人,她托我为云然择一位妻室。”
吴太妃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云府如今的情况,只怕得低娶。”
她说的委婉,萧尚君却也明了,以云然如今的名声,只怕没什么好人家愿意将自家女儿嫁过去。
萧尚君将画像翻到底,目光落在许家二字上,抽出那张画像,盯着上面的女子微微蹙眉,吴太妃见她表情不虞,不由好奇道:“怎么?”
萧尚君摩挲着画像底下的小字,眼神晦暗不明:“只是觉得,有些巧合太过罢了。”
吴太妃有些不解,但萧尚君显然没有多说的意思,将那张画像卷起:“这张我且带走了,就不叨扰太妃娘娘了。”
织金的赤霞裙摆随着她的走动,其上的暗纹若隐若现,婢女捧来烘暖的披风,萧尚君匆匆系了,走出了宁康宫。
吴太妃满心疑虑地看着萧尚君离去的身影,低声问一旁的芳嬷嬷:“你觉得,陛下同荣昭长公主,感情如何?”
芳嬷嬷思索着开口:“陛下极为敬重荣昭长公主。”
“敬重么……”吴太妃喃喃道,“难道真是我多心……”
芳嬷嬷问道:“太妃娘娘可是觉得有哪里不妥?”
吴太妃叹了口气:“无事,大抵是我想差,你差人问问辰侯老夫人的情况,若是得空,请她入宫一见。”
芳嬷嬷应声退出殿内,吴太妃心里头总有些不安稳,看着桌案上铺散的画像,又拿起来看了看,暗自思忖着萧错的位份册封。
“一文一武,陛下当真是会安排。”
顺颂茶楼三楼雅间里,赫连赭翘着二郎腿啧啧称赞着,对面的赫连衍摩挲着茶盏,一时有些捉摸不透。
“为何位分最高的是温家女?”赫连衍沉思着,“温老将军告老还乡的折子都递过两回,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,权当半个儿子养着的,偏偏挑她入宫……”
“大概是怕外戚干权?”赫连赭大大咧咧开口道,“温家忠皇,温老将军又将致仕,选温氏女也说得过去。”
赫连衍沉默一瞬,忽地抬眼望向轩窗之外,冷声开口:“忠皇……”
“嗯?”赫连赭看着他变了神色,有些困惑地开口,“难道不是?”
“是啊,忠皇,”赫连衍声音压得很低,“你还当真是机关算尽……”
他后半句说得极轻,赫连赭没听清,顺着方才的话题往下说着,“只是丞相府选了两位小姐,陛下此举有何深意?”
“保权罢了。”赫连衍垂眸,“陛下既然纳了妃子,前朝后宫相连,又是一盘新棋局,其间博弈,又该是另一番暗流汹涌了。”
“陛下也未曾立后,”赫连赭揣摩着,有些好奇道,“大哥觉得是为何?”
赫连衍曲起食指一下一下敲着桌面,淡声开口:“大概是……以此表态吧。”
又或者,是早有人选。
想到这里,赫连衍又皱起眉,一股违和感油然而生,像是有什么被他忽略的细节,悄无声息地隐没在脑海里。
赫连赭托着下巴若有所思:“大哥的意思是,秦太师?”
赫连衍微微点头。
太师这种尊衔,多数都是死后才会被追封,但秦太师秦巍,是本朝唯一一位尚在人世,就被册封为太师的人。
凭着早年实打实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功绩,又是历经了三朝的元老,秦巍最后得封的时机,在于新皇登基的一战。
萧错十三岁登基之时,着实经历了好一番动乱。
先帝在位时挥霍无度,等萧错接手国库时,才发觉早就亏空大半。
戎狄正在此时趁机犯边,萧错连登基大典都只能一切从简,尽力凑出军备。
不料戍守边境的北王骤然离世,戎狄皇子完颜燎连破三座城池,边境告急。
主和派占据上风,派遣使臣议和,完颜燎却斩杀使臣,千里迢迢送来一把金错刀,放言以三座城池聘娶荣昭长公主,朝野震惊,一时间争议不休。
那年萧尚君十九,与云家长子云默有婚约在身,云默闻言,夜奔至边关,借萧错密旨与秦太师默许给出的兵符,鏖战三月,接连夺回两座城池,却在最后一战被引入空谷,天降暴雨,峡谷崩塌,泥石掩流,自此战死边关,尸骨无存。
完颜燎也因此身受重伤,萧尚君赶去边关,只身深入敌军营地,与完颜燎洽谈两天一夜,最后完颜燎退兵还城,只要了粮食布匹瓷器作偿,萧尚君回到京城,重病一月未起,京中流言纷纷。
关于那两天一夜,众说纷纭,诋毁者有之,钦佩者有之,但多以前者为众,后者少之又少。
才平息边关动乱,又逢鸱王谋反。
以云默为首的年轻一派的将领,在云默战死后,尚且青黄不接,国库又空虚不已,军需疲乏,愣生生让鸱王逼近京畿。
秦巍那时已经六十有一,硬是不眠不休赶路四日,将鸱王截杀在半道,留守京畿半月,直到相关党派彻底落网,才回到驻地。
萧错由此亲封其为太师,特许其子孙封荫三代。
但秦巍膝下三个儿子,皆是资质平平之辈,未有能堪当大任者,唯有次子幺女秦燕岚承袭了秦巍军事上的才能,很得秦巍疼宠。
赫连赭问道:“可是秦太师会舍得让秦燕岚入宫?”
“舍不舍得是一回事,陛下愿不愿意给又是一回事,”赫连衍说着,却又浮现出另一种猜测,当即有些心惊地看向皇宫的方向,“难道……”
“难道什么?”赫连赭饶有兴味地调侃道,“总不能是陛下不打算立后吧?”
他说着玩笑话,却见赫连衍不答,脸色更加凝重的模样,一时有些讶异:“陛下当真有此意?”
“不知。”赫连衍勉强定了定心神,端起茶盏抿了一口,舌尖尝到的苦涩激得他理智回笼,“先静观其变就是。”
长春宫里,红烛给萧尚君裹上厚实的披风,戴上兜帽,一边替她整理披风上的系带,一边轻声问道:“殿下可要乘坐轿辇去宁康宫?”
萧尚君闷闷咳嗽两声,气色较前两日好了一些,微微摇头道:“不必了,左右长春宫离宁康宫也不算太远,正好这些时日躺久了,多走走也无妨。”
红烛默不作声翻出一双厚底长绒靴,萧尚君任由她给自己穿上,这才踏出长春宫,迈步向着宁康宫的方向走去。
道路两旁的太监宫女正在清扫积雪,好给主子们留出行走的道路,萧尚君走着走着,却听见后方传来一身熟悉的呼唤。
“阿姐?”
萧尚君顿住脚步,回头看过去,和萧错四目相对。
萧错快走两步上前,石青色的披风扬起,明黄色的龙袍做工精细,罩住少年人尚且有些清瘦的身形,他一把握住她冰凉的手,皱着眉,半是心疼半是责备地开口道:“怎么没坐轿辇?”
“想出来走走。”萧尚君微微偏头看他一眼,语气轻软,“阿弟怎么在此?”
萧错轻轻给她搓着手,回道:“太妃娘娘让朕去一趟宁康宫,阿姐也是要去探望太妃娘娘?”
萧尚君颔首,思忖着开口:“太妃娘娘怎么忽然要见你?”
话才出口,萧尚君又反应过来,语调微扬:“选秀?”
萧错反而有些愣了,有些疑惑地看着她,重复了一遍她的话:“选秀?”
萧尚君牵着他的手向前走着,语调平稳地开口:“你今岁已有十六,后宫却至今无人,自然该有所准备。”
萧错闻言沉默下来,垂眸看着两人交握在一起的手,有些出神,好半晌才开口道:“朕不想选秀。”
不远处宁康宫的牌匾已经能够隐约窥见,萧尚君步伐不停,语气温软又带着一点无奈:“阿弟,勿要任性。”
萧错一时无言,任由她牵着自己,两人一同进了宁康宫。
宁康宫是吴太妃的住所,先帝在先皇后去世后就没有再立继后,临终前有言,让所有妃嫔陪葬,萧尚君当面应承,之后却阻拦了此事,将那些妃嫔移去了青庙修行,青灯古佛作伴。唯有吴太妃,因为抚养过萧错一段时日,被留在了宫里,当做半个太后奉养着。
除却抚养之情,再者也是因为吴太妃的家世,她出身江南世家之一的吴家,吴家在朝中势力不小,萧错总归要给她几分薄面。好在吴太妃并不过多插手萧错的事宜,大多时间都安分地待在宁康宫,少有露面的时候。
吴太妃喜好清静,宁康宫里奴仆侍从不多,萧尚君领着萧错走进内殿,吴太妃身边的芳嬷嬷亲自上前,为二人解下身上的披风,领着二人落了座,有婢女垂眉顺眼地斟了茶,吴太妃正坐在桌案前翻看各家贵女画像,见他们一同到来,和蔼地笑了笑,眼角处有些细纹,却不减风韵。
“荣昭也来了?”吴太妃轻声细语地开口,“听闻你同辰侯定了亲事,婚期可有商定?”
萧尚君微微颔首致意:“婚期一事,暂且还不曾商定。”
吴太妃仍旧和蔼地笑着,只柔声劝了一句:“倒是该提上日程了。”
说罢,吴太妃又看向萧错:“陛下如今也该立后纳妃,我命人收集了各家贵女的画像,陛下过过眼?”
萧错有些烦闷,又不好多言,只得耐着性子去翻看画像,萧尚君坐在一旁,目光扫过那一沓画像,询问道:“太妃娘娘以为哪些可备上乘之选?”
吴太妃沉吟一瞬,开口道:“若说适宜的人选,的确有几位,比如何相的长女何灼华,年方十七,性情温婉,出身与品性都算上佳。”
“何氏长女么?却有不妥,”萧尚君淡声开口,“我记得何相有个小女儿,正是及笄之年。”
吴太妃愣了愣,迟疑道:“荣昭是说何杳华么?”
“嗯。”萧尚君偏头看向萧错,语气轻软,“阿弟以为呢?”
萧错默不作声地将手中的画像捏出褶皱,努力平复着内心的烦躁,有些生硬地开口道:“都不喜欢。”
吴太妃见他这般,一时竟不知如何开口说下去。
萧尚君起身,走到他旁边,轻轻去掰他攥得泛白的手指,叹了口气:“你若是不愿,便先搁置吧。”
萧错看着她细白莹润的手覆上来,抿了抿唇,声音低低地喊她:“阿姐……”
她的手常年温度不高,眼下这点温热都显得弥足珍贵,萧错忽然有些舍不得这抹温情,顿了顿,将她的手反握住,试图将自己的体温传递过去些许,妥协着开了口:“罢了,就依阿姐所言。”
萧尚君凝眸看他,感受着他手心的灼烫,到底还是没有抽回手,任由他轻轻摩挲着自己的手背。
那是她看着长大的阿弟,一同相依为命走过来的,唯一的亲人。
她向来对他狠不下心。
萧错抬眼看向吴太妃,语气带着两分寒凉:“太妃娘娘可还有其他世家贵女举荐?”
他只有对着萧尚君,才会有几分纯然的依赖与眷念,在旁人面前,从来都是威严渐生的天子。
吴太妃忽然觉得事态有些失控,但她又说不上来那种感觉,只好暂且将这种异样压下去,缓声开口:“翰林院大学士之孙林栖颜,总提督之女李灵韵,舒御史大夫之女舒瑶,以及大理寺卿之女尹烟霜,都是品德得当,家世出众者。”
萧错翻着画像道:“阿姐以为呢?”
萧尚君垂眸思索着,问道:“温老将军之女温时妤,太妃娘娘为何没提?”
吴太妃微微蹙眉:“她今岁十九,年纪怕是大了些,而且性格张扬,只爱舞刀弄枪,不通四艺,不适合进宫。”
萧错看了一眼萧尚君,对着吴太妃开口道:“就她了,册封贵妃吧。”
吴太妃有些吃惊,但还是应了:“那皇后之位……”
“暂且空置吧。”萧错将吴太妃所言之人的画像翻出来,草草看了眼便有了决断,“册封翰林院大学士之孙为淑妃,何相之女为妃,大理寺卿之女为昭仪,总提督之女为贵嫔,御史大夫之女为美人。”
吴太妃问道:“陛下所言何相之女是指哪位小姐?”
“何杳华。”萧错语气随意,“朕会择日派人接她们几人入宫。”
萧尚君偏头看他一眼:“阿弟不再选几位?”
萧错摇摇头起身:“不必了。”
萧尚君目送他离去,转而去翻那摞画像,细细斟酌着。
“荣昭还想为陛下相看几位么?”吴太妃见她此举,开口问道。
画像下方标示着姓名年岁家世三行小字,一目了然,萧尚君翻看着画像,摇了摇头回道:“是云夫人,她托我为云然择一位妻室。”
吴太妃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云府如今的情况,只怕得低娶。”
她说的委婉,萧尚君却也明了,以云然如今的名声,只怕没什么好人家愿意将自家女儿嫁过去。
萧尚君将画像翻到底,目光落在许家二字上,抽出那张画像,盯着上面的女子微微蹙眉,吴太妃见她表情不虞,不由好奇道:“怎么?”
萧尚君摩挲着画像底下的小字,眼神晦暗不明:“只是觉得,有些巧合太过罢了。”
吴太妃有些不解,但萧尚君显然没有多说的意思,将那张画像卷起:“这张我且带走了,就不叨扰太妃娘娘了。”
织金的赤霞裙摆随着她的走动,其上的暗纹若隐若现,婢女捧来烘暖的披风,萧尚君匆匆系了,走出了宁康宫。
吴太妃满心疑虑地看着萧尚君离去的身影,低声问一旁的芳嬷嬷:“你觉得,陛下同荣昭长公主,感情如何?”
芳嬷嬷思索着开口:“陛下极为敬重荣昭长公主。”
“敬重么……”吴太妃喃喃道,“难道真是我多心……”
芳嬷嬷问道:“太妃娘娘可是觉得有哪里不妥?”
吴太妃叹了口气:“无事,大抵是我想差,你差人问问辰侯老夫人的情况,若是得空,请她入宫一见。”
芳嬷嬷应声退出殿内,吴太妃心里头总有些不安稳,看着桌案上铺散的画像,又拿起来看了看,暗自思忖着萧错的位份册封。
“一文一武,陛下当真是会安排。”
顺颂茶楼三楼雅间里,赫连赭翘着二郎腿啧啧称赞着,对面的赫连衍摩挲着茶盏,一时有些捉摸不透。
“为何位分最高的是温家女?”赫连衍沉思着,“温老将军告老还乡的折子都递过两回,他膝下只有一个女儿,权当半个儿子养着的,偏偏挑她入宫……”
“大概是怕外戚干权?”赫连赭大大咧咧开口道,“温家忠皇,温老将军又将致仕,选温氏女也说得过去。”
赫连衍沉默一瞬,忽地抬眼望向轩窗之外,冷声开口:“忠皇……”
“嗯?”赫连赭看着他变了神色,有些困惑地开口,“难道不是?”
“是啊,忠皇,”赫连衍声音压得很低,“你还当真是机关算尽……”
他后半句说得极轻,赫连赭没听清,顺着方才的话题往下说着,“只是丞相府选了两位小姐,陛下此举有何深意?”
“保权罢了。”赫连衍垂眸,“陛下既然纳了妃子,前朝后宫相连,又是一盘新棋局,其间博弈,又该是另一番暗流汹涌了。”
“陛下也未曾立后,”赫连赭揣摩着,有些好奇道,“大哥觉得是为何?”
赫连衍曲起食指一下一下敲着桌面,淡声开口:“大概是……以此表态吧。”
又或者,是早有人选。
想到这里,赫连衍又皱起眉,一股违和感油然而生,像是有什么被他忽略的细节,悄无声息地隐没在脑海里。
赫连赭托着下巴若有所思:“大哥的意思是,秦太师?”
赫连衍微微点头。
太师这种尊衔,多数都是死后才会被追封,但秦太师秦巍,是本朝唯一一位尚在人世,就被册封为太师的人。
凭着早年实打实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功绩,又是历经了三朝的元老,秦巍最后得封的时机,在于新皇登基的一战。
萧错十三岁登基之时,着实经历了好一番动乱。
先帝在位时挥霍无度,等萧错接手国库时,才发觉早就亏空大半。
戎狄正在此时趁机犯边,萧错连登基大典都只能一切从简,尽力凑出军备。
不料戍守边境的北王骤然离世,戎狄皇子完颜燎连破三座城池,边境告急。
主和派占据上风,派遣使臣议和,完颜燎却斩杀使臣,千里迢迢送来一把金错刀,放言以三座城池聘娶荣昭长公主,朝野震惊,一时间争议不休。
那年萧尚君十九,与云家长子云默有婚约在身,云默闻言,夜奔至边关,借萧错密旨与秦太师默许给出的兵符,鏖战三月,接连夺回两座城池,却在最后一战被引入空谷,天降暴雨,峡谷崩塌,泥石掩流,自此战死边关,尸骨无存。
完颜燎也因此身受重伤,萧尚君赶去边关,只身深入敌军营地,与完颜燎洽谈两天一夜,最后完颜燎退兵还城,只要了粮食布匹瓷器作偿,萧尚君回到京城,重病一月未起,京中流言纷纷。
关于那两天一夜,众说纷纭,诋毁者有之,钦佩者有之,但多以前者为众,后者少之又少。
才平息边关动乱,又逢鸱王谋反。
以云默为首的年轻一派的将领,在云默战死后,尚且青黄不接,国库又空虚不已,军需疲乏,愣生生让鸱王逼近京畿。
秦巍那时已经六十有一,硬是不眠不休赶路四日,将鸱王截杀在半道,留守京畿半月,直到相关党派彻底落网,才回到驻地。
萧错由此亲封其为太师,特许其子孙封荫三代。
但秦巍膝下三个儿子,皆是资质平平之辈,未有能堪当大任者,唯有次子幺女秦燕岚承袭了秦巍军事上的才能,很得秦巍疼宠。
赫连赭问道:“可是秦太师会舍得让秦燕岚入宫?”
“舍不舍得是一回事,陛下愿不愿意给又是一回事,”赫连衍说着,却又浮现出另一种猜测,当即有些心惊地看向皇宫的方向,“难道……”
“难道什么?”赫连赭饶有兴味地调侃道,“总不能是陛下不打算立后吧?”
他说着玩笑话,却见赫连衍不答,脸色更加凝重的模样,一时有些讶异:“陛下当真有此意?”
“不知。”赫连衍勉强定了定心神,端起茶盏抿了一口,舌尖尝到的苦涩激得他理智回笼,“先静观其变就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