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门外,路过的马车扬起地上的烟尘。
绿纱幕笠的少女亦步亦趋地跟在一大列各色衣衫的商贾后面。
她仰头望了望城墙,青铜饕餮兽首正悬在城门之上,威严地审视着路过的人们。
要久居西岐,就要办红契。
如今查的严了,她纵然可以糊弄过次次来勘查人口的小兵,但也不想太引人注目。
仙术用多了,会被在西岐地界的那帮人察觉。
她一向本分做人,遵守着各地的规矩,这是她这些年混迹人间的经验。
轮到她了。
"西岐的规矩,过饕餮门需脱笠验身!"办契的兵士的用矛尖挑开她的纱帘,少女顺从地露出素白面庞,
"哪来的?"
"姓甚名谁?"
少女下意识愣了愣,微张着嘴。
慌慌张抖出名帖——果不其然,办理契业的小兵皱起眉头。
"朝歌人?逃难出来的?"
少女眼眶微红地点头。
那小兵打量了她一会,看着她虽形容慌乱,但身上衣裙也是好料,想必是家里遭难。
如今朝歌最不缺这样的女郎。
叹了口气,替她在红纸上盖了契印。是个饕餮印。
"既来了我们西岐,就安心住下,人活着,比什么都重要。"
少女怯怯接过红契,薄薄的纸张,上面盖了一个粗劣的契印。
纸面饕餮印突然睁眼,少女面色一冷。
多管闲事!
暗自发力,掌心的铜钱压着那畜生缓缓闭目。
"下一个"她听见小兵扯着嗓子喊。
拉下幕笠的绿纱,转身欲走。
"慢着!"
她脚步一顿,听见一个声音威严穿透而来。她闻到了兵营特有的兵器铁锈味,心猛地往下一沉。
"将军有令,最近牢里抓了不少混迹进城的截教奸细!凡这月新盖的红契,都要重审!"
她缓缓转身,手里还捏着红纸。回头看见了一个佩刀的老兵正对着小兵训话。
真是糟心。
"呲——"素手纤纤一拽那张薄纸皮,脆弱红纸上的上饕餮印便破了。
指尖被垂死的饕餮印利齿咬了一口,
心里暗骂:好个贪食畜生!
轻轻不着痕迹蹭去血迹。
"呲啦啦——"她继续面不改色的当着人面撕去红纸。
排了两个时辰的长队办好的红契,登时成了满地的红纸屑。
老兵看了过来,锐利的眼睛扫过她,
"小女郎恁大脾性!劳驾和我们走一趟吧"
小兵还在替她说话,"大人,那女郎是朝歌逃难来的,兵荒马乱的世道,千辛万苦到了咱西岐,如今定是听到您说要重审红契,才激愤下失了手。"
"是吗——朝歌来的小女郎?"老兵意味深长,重重地念着“朝歌”两个字。
老兵示意小兵住嘴。瞥了眼她。
她低眉顺目的模样,好像方才撕纸的人不是她似的。
少女此刻听到问话终于泪眼涟涟抬头,含冤带怒,委屈万分的样子,
"排了这么久的红契也办不成,你们西岐,莫非是容不下我们这些外乡客?"
这也是小兵第一次听见她开口说话。
不由愣住了,这小女郎方才在办契业的时候怯怯地一言不发,没想到开口就是含血喷人。
"女郎误会,不是,这就是一个重审,审完就能办。"
"绝不是不让办!"他朝周围各色衣衫聚起的人群急忙摆手解释,这么多外乡逃难来西岐的人,闹起来可不得了。
少女不饶人地问,犹带哭腔,
"重审?怎么个重审法?"
她刚才故意闹那一出,就是要问清楚这个。
西岐如今使的到底是什么花招?那么多截教同门落难,听闻了不少他们的惨状,想起来那些传闻,她不由后颈发寒。
西岐人多势众,届时万一孤身落入戇中,就真只能任人鱼肉了。
小兵刚要开口答她,就被老兵止住。
那老兵语气狠硬,在沙场上见过血的眼睛直直看向她,
"小女郎,我们西岐只抓截教的鬼,你若不是鬼,有何可怕呢?"
她暗道不好,
我是截教人不假,难道截教人都是奸细吗?
铜钱牢牢地按在掌心。
轻柔柔的哭腔放软,"大人何必急,我只是要问清楚了,你们这些兵营里的大老爷们——要怎么重审我一个弱女子?”
少女将碎未碎的泪含在睫上,话音转哀,自伤自怜,自问自答道:
“还不是任人搓磨?我若是回不来……我家亡父亡母九泉下的眼睛可都盯着你们…"她哼笑一声。
抬起一张似笑似泪的小脸,露出一个苍白破碎的哭笑,泪眼婆娑扫了一圈众人。
她话说得再软,里面意思都重若千钧。
老兵冷笑连连,那小兵脸都气红了。
众人都不是傻子,她方才那番话的意思,已如沸石入水,激起千层浪。
人群里也不乏朝歌人,这时候都纷纷站出来,有对兄弟开口,"娘子莫怕!我们也是朝歌人,你无父母照应,出门在外小心些也实属应该。若信得过我们,明日此时,你若没从军营回来,我们弟兄就去找军营要人!"
"对!你要是没回来,我们就去要人!"众人起哄应答。
她的一颗心终于踏踏实实落回胸腔。
绿裙少女脱下幕笠,泪痕干涸的眼睛望向众人,郑重郑重行了个谢礼。
"小女的身家性命,就仰赖各位朝歌同乡了。"
她跟着士兵走时,回头望了望远处的城墙。
夕阳的红光落在城门上那只巨大的青铜饕餮上。
远远看着那饕餮,竟像正在吞食着落日。
*
他们被带到一个很大的帐篷外,里外都涌着人。衣着各色的高矮胖瘦,男女老少。
本月新办红契的人基本都被抓来了。
她站在帐篷外头,乍听见里面传来无比悚然的惨叫。仿佛经历了极大的痛苦。闻者无不心惊胆战。
人群连发问的时间都没有,因为马上就有士兵抬了个木板出来。
进去的是衣冠楚楚的郎君,被抬出来一个断了气的狐狸兽身。流了一大滩血。腥气冲天。
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。甚至仿佛理所当然。
人群惊慌失措。小孩的哭闹声,大人的抱怨声不绝于耳。士兵拿着长矛维护秩序。
她脸上没有分毫变化,仿佛视若无睹一般。
那个狐狸,是被烫死的。他挂着截教玉勾的领毛旁有一圈被烙铁燎过的焦痕。
惨死的同门,就这样血淋淋的死状出现在她眼前。
没有愤怒吗?
怎么可能。
那狐狸死后,她恍然听见到玄铁令的红榜上有抽泣的声响,能上红榜,可见那狐狸生平一个人没杀过。可人却要了他的命。
好奇怪,她因玄铁令杀过的同门也不少,自诩“清理门户”。
西岐的手段她也早有耳闻不是?
为什么如今亲眼看到同门惨死的尸身还会那么愤怒痛苦呢?她甚至不认识他。
她突然想起另外一个人来。那才是截教的铮铮铁骨。
藏在里衣里的玄铁令正寒重刺骨地贴在她心口,可她不动如山。
如果她有赵公明的热血,此刻就应杀进军营。手心紧握的每一枚铜钱,此刻都应该暴戾划过施虐者的喉咙,如此才是以杀止杀,以痛止痛。
可她不是。
她比赵公明冷血多了,没有办法不顾自己安危,让自己处在那样凶险的境地。
君子报仇十年不晚。这是场面话。
她既无赵公明能杀出重围的本事,也无赵公明的侠肝赤胆心肠。这才是实话。
玄铁令啊。你真是瞎了眼。
当年放着赵公明师叔不选,竟选了我。
她的身体挤在排队的人群里,和前面后面的人摩肩擦踵,明明是再紧密不过的距离,而心里却又有一种奇异的隔绝感,冷眼旁观地从人群中抽离出来。
为什么呢?明明她是人,这里前前后后都是她的同族。人们排斥异己,可她分明不在此类。
她的心呢?
玄铁令牌冷冰冰地挤压着她的心脏。
令牌上刻着“有教无类”几个字。
她突然轻笑出声,突兀地让好几个人回头看了她一眼。
狐狸,黄泉路上你耐心点,等着小师姐给你报仇。
*
“难缠的小女郎,我记得你。”
“进去吧”
给她掀帐篷的是今天那个老兵。他意味不明地看着她。有几分试探的意味,
她不再如老兵预期那样,装乖卖可怜——甚至和在城门口时完全不同,此时少女脸上浮出一种喜悦的红晕,老兵听见少女用欣然的声音说,“终于轮到我了”。
“大人,你认识里面的人吗?我没见过世面,怕冲撞了大人物。”她进去前又回头了,敛目虚心问道,好像真是在考虑得很周全的样子。
老兵说,“三个将军都不是难为人的性子,你且放心吧”
又解释了一番,“你见到人自然就明白,红衣的是我们先锋官大人,绿衣的是我们杨将军,紫衣的是我们黄大人。”老兵说的煞有介事,仿佛目睹过帐篷内一般。
她缓缓眨眼,“三个将军都在啊,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大人物。”
“我还是带好幕笠吧,免得在几位将军面前失了礼。”
少女抿着唇,把幕笠重新带好,跟着领路的小兵就进去了。
老兵又想到了她今日城池下那番“任人搓磨”的言论,还有她那一群“朝歌同乡”,已经没了好气,“随你随你,小女郎要不在里层再带个面具?”他讥讽道。
少女的眼睛却骤然一亮,感激道“大人倒是提醒我了,果真是真心为我着想。今日倒是小女失礼,误会大人了。”
老兵眼睁睁看着少女竟从宽袖里掏出一个青面獠牙的面具,往脸上重重地一盖。
暗道她准备倒是够周全。
老兵一口气堵在喉咙似的滞了一滞,冷笑着皱眉,“小女郎这身打扮都可以去唱戏了,快进去吧,可莫让几位将军久等”
绿纱幕笠的少女亦步亦趋地跟在一大列各色衣衫的商贾后面。
她仰头望了望城墙,青铜饕餮兽首正悬在城门之上,威严地审视着路过的人们。
要久居西岐,就要办红契。
如今查的严了,她纵然可以糊弄过次次来勘查人口的小兵,但也不想太引人注目。
仙术用多了,会被在西岐地界的那帮人察觉。
她一向本分做人,遵守着各地的规矩,这是她这些年混迹人间的经验。
轮到她了。
"西岐的规矩,过饕餮门需脱笠验身!"办契的兵士的用矛尖挑开她的纱帘,少女顺从地露出素白面庞,
"哪来的?"
"姓甚名谁?"
少女下意识愣了愣,微张着嘴。
慌慌张抖出名帖——果不其然,办理契业的小兵皱起眉头。
"朝歌人?逃难出来的?"
少女眼眶微红地点头。
那小兵打量了她一会,看着她虽形容慌乱,但身上衣裙也是好料,想必是家里遭难。
如今朝歌最不缺这样的女郎。
叹了口气,替她在红纸上盖了契印。是个饕餮印。
"既来了我们西岐,就安心住下,人活着,比什么都重要。"
少女怯怯接过红契,薄薄的纸张,上面盖了一个粗劣的契印。
纸面饕餮印突然睁眼,少女面色一冷。
多管闲事!
暗自发力,掌心的铜钱压着那畜生缓缓闭目。
"下一个"她听见小兵扯着嗓子喊。
拉下幕笠的绿纱,转身欲走。
"慢着!"
她脚步一顿,听见一个声音威严穿透而来。她闻到了兵营特有的兵器铁锈味,心猛地往下一沉。
"将军有令,最近牢里抓了不少混迹进城的截教奸细!凡这月新盖的红契,都要重审!"
她缓缓转身,手里还捏着红纸。回头看见了一个佩刀的老兵正对着小兵训话。
真是糟心。
"呲——"素手纤纤一拽那张薄纸皮,脆弱红纸上的上饕餮印便破了。
指尖被垂死的饕餮印利齿咬了一口,
心里暗骂:好个贪食畜生!
轻轻不着痕迹蹭去血迹。
"呲啦啦——"她继续面不改色的当着人面撕去红纸。
排了两个时辰的长队办好的红契,登时成了满地的红纸屑。
老兵看了过来,锐利的眼睛扫过她,
"小女郎恁大脾性!劳驾和我们走一趟吧"
小兵还在替她说话,"大人,那女郎是朝歌逃难来的,兵荒马乱的世道,千辛万苦到了咱西岐,如今定是听到您说要重审红契,才激愤下失了手。"
"是吗——朝歌来的小女郎?"老兵意味深长,重重地念着“朝歌”两个字。
老兵示意小兵住嘴。瞥了眼她。
她低眉顺目的模样,好像方才撕纸的人不是她似的。
少女此刻听到问话终于泪眼涟涟抬头,含冤带怒,委屈万分的样子,
"排了这么久的红契也办不成,你们西岐,莫非是容不下我们这些外乡客?"
这也是小兵第一次听见她开口说话。
不由愣住了,这小女郎方才在办契业的时候怯怯地一言不发,没想到开口就是含血喷人。
"女郎误会,不是,这就是一个重审,审完就能办。"
"绝不是不让办!"他朝周围各色衣衫聚起的人群急忙摆手解释,这么多外乡逃难来西岐的人,闹起来可不得了。
少女不饶人地问,犹带哭腔,
"重审?怎么个重审法?"
她刚才故意闹那一出,就是要问清楚这个。
西岐如今使的到底是什么花招?那么多截教同门落难,听闻了不少他们的惨状,想起来那些传闻,她不由后颈发寒。
西岐人多势众,届时万一孤身落入戇中,就真只能任人鱼肉了。
小兵刚要开口答她,就被老兵止住。
那老兵语气狠硬,在沙场上见过血的眼睛直直看向她,
"小女郎,我们西岐只抓截教的鬼,你若不是鬼,有何可怕呢?"
她暗道不好,
我是截教人不假,难道截教人都是奸细吗?
铜钱牢牢地按在掌心。
轻柔柔的哭腔放软,"大人何必急,我只是要问清楚了,你们这些兵营里的大老爷们——要怎么重审我一个弱女子?”
少女将碎未碎的泪含在睫上,话音转哀,自伤自怜,自问自答道:
“还不是任人搓磨?我若是回不来……我家亡父亡母九泉下的眼睛可都盯着你们…"她哼笑一声。
抬起一张似笑似泪的小脸,露出一个苍白破碎的哭笑,泪眼婆娑扫了一圈众人。
她话说得再软,里面意思都重若千钧。
老兵冷笑连连,那小兵脸都气红了。
众人都不是傻子,她方才那番话的意思,已如沸石入水,激起千层浪。
人群里也不乏朝歌人,这时候都纷纷站出来,有对兄弟开口,"娘子莫怕!我们也是朝歌人,你无父母照应,出门在外小心些也实属应该。若信得过我们,明日此时,你若没从军营回来,我们弟兄就去找军营要人!"
"对!你要是没回来,我们就去要人!"众人起哄应答。
她的一颗心终于踏踏实实落回胸腔。
绿裙少女脱下幕笠,泪痕干涸的眼睛望向众人,郑重郑重行了个谢礼。
"小女的身家性命,就仰赖各位朝歌同乡了。"
她跟着士兵走时,回头望了望远处的城墙。
夕阳的红光落在城门上那只巨大的青铜饕餮上。
远远看着那饕餮,竟像正在吞食着落日。
*
他们被带到一个很大的帐篷外,里外都涌着人。衣着各色的高矮胖瘦,男女老少。
本月新办红契的人基本都被抓来了。
她站在帐篷外头,乍听见里面传来无比悚然的惨叫。仿佛经历了极大的痛苦。闻者无不心惊胆战。
人群连发问的时间都没有,因为马上就有士兵抬了个木板出来。
进去的是衣冠楚楚的郎君,被抬出来一个断了气的狐狸兽身。流了一大滩血。腥气冲天。
发生了什么不言而喻。甚至仿佛理所当然。
人群惊慌失措。小孩的哭闹声,大人的抱怨声不绝于耳。士兵拿着长矛维护秩序。
她脸上没有分毫变化,仿佛视若无睹一般。
那个狐狸,是被烫死的。他挂着截教玉勾的领毛旁有一圈被烙铁燎过的焦痕。
惨死的同门,就这样血淋淋的死状出现在她眼前。
没有愤怒吗?
怎么可能。
那狐狸死后,她恍然听见到玄铁令的红榜上有抽泣的声响,能上红榜,可见那狐狸生平一个人没杀过。可人却要了他的命。
好奇怪,她因玄铁令杀过的同门也不少,自诩“清理门户”。
西岐的手段她也早有耳闻不是?
为什么如今亲眼看到同门惨死的尸身还会那么愤怒痛苦呢?她甚至不认识他。
她突然想起另外一个人来。那才是截教的铮铮铁骨。
藏在里衣里的玄铁令正寒重刺骨地贴在她心口,可她不动如山。
如果她有赵公明的热血,此刻就应杀进军营。手心紧握的每一枚铜钱,此刻都应该暴戾划过施虐者的喉咙,如此才是以杀止杀,以痛止痛。
可她不是。
她比赵公明冷血多了,没有办法不顾自己安危,让自己处在那样凶险的境地。
君子报仇十年不晚。这是场面话。
她既无赵公明能杀出重围的本事,也无赵公明的侠肝赤胆心肠。这才是实话。
玄铁令啊。你真是瞎了眼。
当年放着赵公明师叔不选,竟选了我。
她的身体挤在排队的人群里,和前面后面的人摩肩擦踵,明明是再紧密不过的距离,而心里却又有一种奇异的隔绝感,冷眼旁观地从人群中抽离出来。
为什么呢?明明她是人,这里前前后后都是她的同族。人们排斥异己,可她分明不在此类。
她的心呢?
玄铁令牌冷冰冰地挤压着她的心脏。
令牌上刻着“有教无类”几个字。
她突然轻笑出声,突兀地让好几个人回头看了她一眼。
狐狸,黄泉路上你耐心点,等着小师姐给你报仇。
*
“难缠的小女郎,我记得你。”
“进去吧”
给她掀帐篷的是今天那个老兵。他意味不明地看着她。有几分试探的意味,
她不再如老兵预期那样,装乖卖可怜——甚至和在城门口时完全不同,此时少女脸上浮出一种喜悦的红晕,老兵听见少女用欣然的声音说,“终于轮到我了”。
“大人,你认识里面的人吗?我没见过世面,怕冲撞了大人物。”她进去前又回头了,敛目虚心问道,好像真是在考虑得很周全的样子。
老兵说,“三个将军都不是难为人的性子,你且放心吧”
又解释了一番,“你见到人自然就明白,红衣的是我们先锋官大人,绿衣的是我们杨将军,紫衣的是我们黄大人。”老兵说的煞有介事,仿佛目睹过帐篷内一般。
她缓缓眨眼,“三个将军都在啊,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大人物。”
“我还是带好幕笠吧,免得在几位将军面前失了礼。”
少女抿着唇,把幕笠重新带好,跟着领路的小兵就进去了。
老兵又想到了她今日城池下那番“任人搓磨”的言论,还有她那一群“朝歌同乡”,已经没了好气,“随你随你,小女郎要不在里层再带个面具?”他讥讽道。
少女的眼睛却骤然一亮,感激道“大人倒是提醒我了,果真是真心为我着想。今日倒是小女失礼,误会大人了。”
老兵眼睁睁看着少女竟从宽袖里掏出一个青面獠牙的面具,往脸上重重地一盖。
暗道她准备倒是够周全。
老兵一口气堵在喉咙似的滞了一滞,冷笑着皱眉,“小女郎这身打扮都可以去唱戏了,快进去吧,可莫让几位将军久等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