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 章
不过数秒,顶着凌乱头发的中年男子从主厅跳出来跪地行礼:“公主恕罪,臣…草民昨日醉酒误了时辰,本想着今日并无大客来见,便让下人谎报行踪,误了迎公主的时机,罪该万死,还请公主网开一面。”
高惟君懒懒地掀起眼皮,嗤笑:“凭什么?”
李渊诧异地抬头,晨阳的光在他身后照到高惟君腰间的令牌上,闪晃他的眼睛,宿醉的头疼让他此时只得再次埋下头:“草民虽不知公主前来所为何事,如若公主需要草民,定当知无不言。”
高惟君退开转身,得到这句话她交给了段普安去处理。
段普安让人起身,院内的石桌处,二人站,一人坐。
刚刚支支吾吾不敢说话的下人半弯着腰为高惟君剥皮葡萄,端茶倒水的。
“李家主,今日吾同公主前来为的是昨日的刺杀案,留下的剑器皆来自李家铸剑行,想必是从李家购入的大批兵剑…”
段普安还未说完,李渊又跪:“草民只是抬抬价卖给商客,从未起叛乱的心。”
他的身子在发抖。
高惟君看着李渊,敲敲桌子未言语。
段普安扶起李渊:“我问你答,别再跪。”
李渊连连点头。
“有人曾经从你这或者分行购入大批兵剑?”
“那可多了,时有官府前来收购,挂官家账上,却从未结清,还请公主为草民做主,”听到高惟君不耐烦地晒声,李渊又低下头:“时有大家大族前来预约,不过都是少量,全城的分行能让我大赚一笔的订单倒是只有陆家陆相,赵家。”
陆家陆相即指向陆崇州,赵家即尚书令赵绛。
段普安看向高惟君,高惟君耸肩:“拿纸笔来。”
她嫉恨官府那些仰仗着官家势力对着百姓无徳收刮的行为,原本她一直持着救一人只是治标不治本,不如放手不看不管,但是看着曾经辉煌的李家没落到如今地步,像造福百姓得先从享受到资源的少部分人开始。
她也不能越级,以下犯上侵犯到皇权。
救眼下再救远。
认真写完后,让李渊咬破手指供她盖章。
公主谕令。
李渊跪下叩礼:“草民谢公主大恩,公主千岁千千岁。”
段普安细细看着这位嫡公主。
感受到心脏的快速跳动,最后捏紧掌心,强压情绪。
“走,赵家。”
高惟君下令。
段普安跟上。
“恭送公主殿下。”
拿着谕令的李渊直到听到马车驶离的声音才起身,看着手中的谕令——一张纸,写下几个字,盖下属于皇家子女的印章就成为让许多人畏惧的命令。
传言武帝甚是宠爱当朝嫡公主,此言如今看来不假。
李渊拿着那道谕令走进房内,燃烧的火盆中的火燎着他,思索半天他将谕令放进火盆,看它成为一道灰。
“家主,你这是何意?”
李渊笑:“李家就到这里了,金库里的银两都取出来分发给下人们,遣散了去。”
他有些挫败。
数十年的家业就到他手里彻底陨灭。
曾经他接过手李家剑行,立下誓言要重铸辉煌,如今英雄梦落空,只剩一片荒凉。
“公主体谅平民百姓,她的恩情不能成为刺向她的利剑。”
“为何不去陆家?”
李家显然离陆家更近,而高惟君却选择城郊的赵家。
高惟君靠着困意来袭,懒散地回答:“听说城郊有火舞表演,今晚城中百姓都会前往观看,本宫从未看过,甚是好奇。”
看她实在是困,段普安也不再说话,掀开窗帘看着马车逐渐远离城中,车内高惟君的香味也被透进来的风吹散些许。
若高惟君还是曾经那个十二公主,不谙世事,段普安定然会与她聊聊这些年不曾相见的苦暗日子,但是高惟君已经成长,他需要行礼需要尊敬需要拉开距离唯恐两人的距离引起争论。
刚刚强压下去的情绪反扑回来,冷风难以吹醒他。
离春日宴不过一月时间,太子之托不可抗拒。
城郊赵府。
门户大开,尚书令赵绛正于门前送客,马车里只有一只手伸出来,高惟君眯着眼看着那人手腕处有刺青。
缠枝纹。
她在宫中的图册中曾经见过。
由于段普安身型过大,巧妙的视觉错位挡住了高惟君的身子,赵绛先未管段普安,送走客人之后才慢悠悠地来到段普安前方拱手作揖,段普安也回礼。
不过他一弯身,背后的高惟君就被露出来。
看着赵绛张扬的模样,高惟君只是仰首:“赵书令府上真是热闹非常。”
自古文人墨客便瞧不上武将的五大三粗,赵绛作为女官二十有一走到今天这个地位更甚,如若背后出现的只是段普安的一个侍从,怕是难以看到赵绛惊惶的一幕。
她张扬则段普安谦卑。
两人像两极,不苟融合。
赵绛弯得更甚:“微臣不知公主远驾而来,有失远迎,公主恕罪。”
高惟君摆摆手,今儿个跟出门估摸着没看天象,一个二个求她恕罪。
她也未曾真正的动怒。
激不起她内心的波澜起伏。
“行了行了,”高惟君摆手:“你我师出同门,拜于陆相门下,何来此罪一说。”
赵绛伸手往前带路,高惟君在先,段普安在后。
高惟君坐在主位,脚边的火炉烤着她的小腿,有些痛痒,不动声色地往侧移半脚。
坐姿端正,不过一切由段普安在询问。
免开了她的尊口。
段普安讲清楚此行的目的,询问赵绛关于曾大批购进兵器是为何。
赵绛端茶的手一顿,虽然只一瞬,其余二人皆捕捉到了,她笑笑:“只此一次,五皇子曾奉旨前往周朝学习,促进两国交往,微臣奉太保之命暗中组织全程跟随保护五皇子,又闻李家造器之术炉火纯青,这才大批购入,这周国风云莫测的,微臣也恐五皇子路上遇到歹徒。”
他说的,高惟君是知道的,舅舅曾经确实命人做过此事。
一屋子里的人各怀鬼胎,高惟君坐在高高在上的主位,和婢女探讨这个季节哪来的葡萄,这品种和李家摆出来的是同类,她之后没再说话,看着下坐交谈的二人。
她在想。
是谁派遣的杀手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,是还要不要查下去。
光凭那惹人眼目的马车和那只出现在皇家图册里的缠枝纹,高惟君不难推出赵家背后的人是谁,而恰好赵绛的这番话也在引导二人往五皇子身上套。
赵绛说得是真话。
可为何那架马车离开的刚刚好,那双手也出现得刚刚好。
城郊的火舞表演高惟君也没看,夜色来临的时刻她从暗门进到了陆相府上,陆府的二层阁楼旁,陆崇州陪同高惟君站着看夜景,虽然城中此时灯光暗下来,并不热闹,但是两个人还是看得很认真。
“陆相,有人要对付你啊,”高惟君像是说笑一般,拍打着木栏,“被段普安咬着这一点不放陆相你可就不好过了,高恒阳那个疯子,别让他盯上你。”
陆崇州摇头:“既是太子设局,我们入局也无妨,想必还有更多后招等着你我二人陷进去,倒是公主学武之事得小心为上,臣心难安,总觉着五皇子背后有大动作,不过凶手之事公主是否还继续查?”
最该防的是五皇子,这人虽然常在暗处,武帝甚至陆崇州自己都很少关注到他,但是能毫发无伤地从他国回来,原因无他,无非是与周朝达成合作,或是周朝并无冒犯北朝之意,两相和平交流;但是五皇子必然心有不甘,同是胡皇后所出,没有东宫之位也罢,就连象征嫡出的南宫之主也是高惟君,恐心难平啊。
而周朝据他所知,扩张之意只增不减啊。
夜风吹动高惟君的衣裙,拍打在陆崇州的小腿上,风从侧边来,陆崇州笑着移动脚步站到风吹来的方向为高惟君挡住二月的风,似乎也为她挡住京中所有的仇恶。
高惟君摇头:“皇宫什么都轻,真相不足挂齿,信义谈之一笑,人命轻手一挥,唯有权利人人向往,父皇想要真相吗?他不要的,只不过是加强权力集中,弘扬天子之威罢了。”
真正的布局者是武帝,他随意拨动棋盘上的棋子便可让任意一边的计划被完全打破,重用高惟君打乱了五皇子的计划,如若高惟君在学武或者查案之中出现一点差池,朝中定会有人大作文章,武帝下令整个棋面都被覆乱,没有人走到武帝面前执起棋子,没有人敢和他作对。
转而言之,他在保护高惟君。
陆崇州想到这个可能,突然看着高惟君的眼神深沉,让人看不透:“落子快,占上风。”
翌日高惟君抱病南宫,武帝亲自前往南宫照看喂药,连熬药都是武帝亲自上阵,至于查案之事暂时由段普安全权管理,宫中人口口相传武帝爱女如命,唯恐嫡公主再想幼时那般高烧醒不过来,要说嫡公主的身份,当年高烧可是吓坏了御医些,武帝一怒就是砍头的罪,今日御医些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,生怕嫡公主高烧不醒。
高惟君懒懒地掀起眼皮,嗤笑:“凭什么?”
李渊诧异地抬头,晨阳的光在他身后照到高惟君腰间的令牌上,闪晃他的眼睛,宿醉的头疼让他此时只得再次埋下头:“草民虽不知公主前来所为何事,如若公主需要草民,定当知无不言。”
高惟君退开转身,得到这句话她交给了段普安去处理。
段普安让人起身,院内的石桌处,二人站,一人坐。
刚刚支支吾吾不敢说话的下人半弯着腰为高惟君剥皮葡萄,端茶倒水的。
“李家主,今日吾同公主前来为的是昨日的刺杀案,留下的剑器皆来自李家铸剑行,想必是从李家购入的大批兵剑…”
段普安还未说完,李渊又跪:“草民只是抬抬价卖给商客,从未起叛乱的心。”
他的身子在发抖。
高惟君看着李渊,敲敲桌子未言语。
段普安扶起李渊:“我问你答,别再跪。”
李渊连连点头。
“有人曾经从你这或者分行购入大批兵剑?”
“那可多了,时有官府前来收购,挂官家账上,却从未结清,还请公主为草民做主,”听到高惟君不耐烦地晒声,李渊又低下头:“时有大家大族前来预约,不过都是少量,全城的分行能让我大赚一笔的订单倒是只有陆家陆相,赵家。”
陆家陆相即指向陆崇州,赵家即尚书令赵绛。
段普安看向高惟君,高惟君耸肩:“拿纸笔来。”
她嫉恨官府那些仰仗着官家势力对着百姓无徳收刮的行为,原本她一直持着救一人只是治标不治本,不如放手不看不管,但是看着曾经辉煌的李家没落到如今地步,像造福百姓得先从享受到资源的少部分人开始。
她也不能越级,以下犯上侵犯到皇权。
救眼下再救远。
认真写完后,让李渊咬破手指供她盖章。
公主谕令。
李渊跪下叩礼:“草民谢公主大恩,公主千岁千千岁。”
段普安细细看着这位嫡公主。
感受到心脏的快速跳动,最后捏紧掌心,强压情绪。
“走,赵家。”
高惟君下令。
段普安跟上。
“恭送公主殿下。”
拿着谕令的李渊直到听到马车驶离的声音才起身,看着手中的谕令——一张纸,写下几个字,盖下属于皇家子女的印章就成为让许多人畏惧的命令。
传言武帝甚是宠爱当朝嫡公主,此言如今看来不假。
李渊拿着那道谕令走进房内,燃烧的火盆中的火燎着他,思索半天他将谕令放进火盆,看它成为一道灰。
“家主,你这是何意?”
李渊笑:“李家就到这里了,金库里的银两都取出来分发给下人们,遣散了去。”
他有些挫败。
数十年的家业就到他手里彻底陨灭。
曾经他接过手李家剑行,立下誓言要重铸辉煌,如今英雄梦落空,只剩一片荒凉。
“公主体谅平民百姓,她的恩情不能成为刺向她的利剑。”
“为何不去陆家?”
李家显然离陆家更近,而高惟君却选择城郊的赵家。
高惟君靠着困意来袭,懒散地回答:“听说城郊有火舞表演,今晚城中百姓都会前往观看,本宫从未看过,甚是好奇。”
看她实在是困,段普安也不再说话,掀开窗帘看着马车逐渐远离城中,车内高惟君的香味也被透进来的风吹散些许。
若高惟君还是曾经那个十二公主,不谙世事,段普安定然会与她聊聊这些年不曾相见的苦暗日子,但是高惟君已经成长,他需要行礼需要尊敬需要拉开距离唯恐两人的距离引起争论。
刚刚强压下去的情绪反扑回来,冷风难以吹醒他。
离春日宴不过一月时间,太子之托不可抗拒。
城郊赵府。
门户大开,尚书令赵绛正于门前送客,马车里只有一只手伸出来,高惟君眯着眼看着那人手腕处有刺青。
缠枝纹。
她在宫中的图册中曾经见过。
由于段普安身型过大,巧妙的视觉错位挡住了高惟君的身子,赵绛先未管段普安,送走客人之后才慢悠悠地来到段普安前方拱手作揖,段普安也回礼。
不过他一弯身,背后的高惟君就被露出来。
看着赵绛张扬的模样,高惟君只是仰首:“赵书令府上真是热闹非常。”
自古文人墨客便瞧不上武将的五大三粗,赵绛作为女官二十有一走到今天这个地位更甚,如若背后出现的只是段普安的一个侍从,怕是难以看到赵绛惊惶的一幕。
她张扬则段普安谦卑。
两人像两极,不苟融合。
赵绛弯得更甚:“微臣不知公主远驾而来,有失远迎,公主恕罪。”
高惟君摆摆手,今儿个跟出门估摸着没看天象,一个二个求她恕罪。
她也未曾真正的动怒。
激不起她内心的波澜起伏。
“行了行了,”高惟君摆手:“你我师出同门,拜于陆相门下,何来此罪一说。”
赵绛伸手往前带路,高惟君在先,段普安在后。
高惟君坐在主位,脚边的火炉烤着她的小腿,有些痛痒,不动声色地往侧移半脚。
坐姿端正,不过一切由段普安在询问。
免开了她的尊口。
段普安讲清楚此行的目的,询问赵绛关于曾大批购进兵器是为何。
赵绛端茶的手一顿,虽然只一瞬,其余二人皆捕捉到了,她笑笑:“只此一次,五皇子曾奉旨前往周朝学习,促进两国交往,微臣奉太保之命暗中组织全程跟随保护五皇子,又闻李家造器之术炉火纯青,这才大批购入,这周国风云莫测的,微臣也恐五皇子路上遇到歹徒。”
他说的,高惟君是知道的,舅舅曾经确实命人做过此事。
一屋子里的人各怀鬼胎,高惟君坐在高高在上的主位,和婢女探讨这个季节哪来的葡萄,这品种和李家摆出来的是同类,她之后没再说话,看着下坐交谈的二人。
她在想。
是谁派遣的杀手已经不是问题的关键,是还要不要查下去。
光凭那惹人眼目的马车和那只出现在皇家图册里的缠枝纹,高惟君不难推出赵家背后的人是谁,而恰好赵绛的这番话也在引导二人往五皇子身上套。
赵绛说得是真话。
可为何那架马车离开的刚刚好,那双手也出现得刚刚好。
城郊的火舞表演高惟君也没看,夜色来临的时刻她从暗门进到了陆相府上,陆府的二层阁楼旁,陆崇州陪同高惟君站着看夜景,虽然城中此时灯光暗下来,并不热闹,但是两个人还是看得很认真。
“陆相,有人要对付你啊,”高惟君像是说笑一般,拍打着木栏,“被段普安咬着这一点不放陆相你可就不好过了,高恒阳那个疯子,别让他盯上你。”
陆崇州摇头:“既是太子设局,我们入局也无妨,想必还有更多后招等着你我二人陷进去,倒是公主学武之事得小心为上,臣心难安,总觉着五皇子背后有大动作,不过凶手之事公主是否还继续查?”
最该防的是五皇子,这人虽然常在暗处,武帝甚至陆崇州自己都很少关注到他,但是能毫发无伤地从他国回来,原因无他,无非是与周朝达成合作,或是周朝并无冒犯北朝之意,两相和平交流;但是五皇子必然心有不甘,同是胡皇后所出,没有东宫之位也罢,就连象征嫡出的南宫之主也是高惟君,恐心难平啊。
而周朝据他所知,扩张之意只增不减啊。
夜风吹动高惟君的衣裙,拍打在陆崇州的小腿上,风从侧边来,陆崇州笑着移动脚步站到风吹来的方向为高惟君挡住二月的风,似乎也为她挡住京中所有的仇恶。
高惟君摇头:“皇宫什么都轻,真相不足挂齿,信义谈之一笑,人命轻手一挥,唯有权利人人向往,父皇想要真相吗?他不要的,只不过是加强权力集中,弘扬天子之威罢了。”
真正的布局者是武帝,他随意拨动棋盘上的棋子便可让任意一边的计划被完全打破,重用高惟君打乱了五皇子的计划,如若高惟君在学武或者查案之中出现一点差池,朝中定会有人大作文章,武帝下令整个棋面都被覆乱,没有人走到武帝面前执起棋子,没有人敢和他作对。
转而言之,他在保护高惟君。
陆崇州想到这个可能,突然看着高惟君的眼神深沉,让人看不透:“落子快,占上风。”
翌日高惟君抱病南宫,武帝亲自前往南宫照看喂药,连熬药都是武帝亲自上阵,至于查案之事暂时由段普安全权管理,宫中人口口相传武帝爱女如命,唯恐嫡公主再想幼时那般高烧醒不过来,要说嫡公主的身份,当年高烧可是吓坏了御医些,武帝一怒就是砍头的罪,今日御医些也是打起十二分精神,生怕嫡公主高烧不醒。